本丸南側:淺野幸長。
本丸西側:加藤安政。
二之丸:宍戶元繼、桂孫六。
三之丸:加藤與左衛門、近藤四郎右衛門、毛利軍一部。
二之丸與三之丸之間結合部由美濃部金太夫、九鬼廣隆把守。
右路明軍統將李芳春、解生駕船駛入蔚山、島山之間的河水,放火燒焚民屋,準備乘著濃煙攻下城去。島山的日本守軍趕緊發炮,擊沉幾艘明軍船隻,挫敗了李芳春、解生的計劃。
但是,主將加藤清正這時卻跑到機張去督工築城,島山城內群龍無首,加藤安政很是擔憂。淺野幸長的部下木村賴母自告奮勇,冒死潛逃到機張營,把島山軍情告知加藤清正。
加藤清正說:“我自日本起程時,曾經答應淺野幸長的父親長政好好照顧幸長。如果淺野幸長戰死,我有何麵目去見長政?”急令部下備好船隻,馳赴島山。
部將有人勸說:“部眾留在蔚山處有三分之二,現在又要留下一半,帶去的寥寥無幾。以寡敵眾,隻是白白犧牲。倒不如糾合諸將,大家戮力赴援,以圖萬全。”
加藤清正說:“你說得或許有些道理,但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蔚山本來在我手中。如果各將未能及時趕到,蔚山很快就會淪陷。那時人人都會說清正膽小,害怕強敵,見死不救,讓部屬喪生。果真如此,那簡直比死還要恥辱。況且其他各部離蔚山甚遠,我們較近,不可以自己不去救援,讓其他各將去。再從兵家利害來看,敵人遠道千裏而來,尚未站穩腳跟,且仗著兵多將廣,必然輕敵。我兵雖少,卻可出其不意,一舉擊破明軍。”
是夜,加藤清正率領五十餘人,乘著幾艘輕舸,星夜兼程。加藤清正頭上戴著銀色帽子,右手拿著一把眉尖刀,站在船頭,飛馳抵達島山城。統帥的來臨,令城內守軍歡呼雀躍,士氣大振。加藤清正一入城,就加強構築防禦工事,下令在蔚山、島山之間築造新壘。時天氣嚴寒,土塊一沾上水,立即凍得如石頭一般堅硬。
翌日天未亮,楊鎬就開始下令攻打島山城:左路李如梅圍攻伴鷗亭,中路高策自兵營直向島山城外敵軍營帳,右路李芳春攻打太和江倭營。
卯時,三路明軍進逼島山城下。楊鎬身穿甲胄,親自督戰。先把延遲不前的兩人拿下斬首,又將一個落伍的士兵割下左耳。於是,明軍將士爭先恐後,直衝向島山東城。
明軍擺上各種大炮,頃刻之間,數百支火箭急風驟雨般落在島山城頭上。炮聲轟天震地,硝煙彌漫。
城內無數房屋著火,這時一陣北風又來助陣。勁風刮得火勢更加熾烈,眨眼間日軍營帳全都燒毀,黑霧騰空,天空頓時昏暗下來。江邊也有兩艘船著火,沒幾下就沉入水底。
一場大火燒得日本人哭爹叫娘,焦味熏天,隻得紛紛躲入土窟。明軍趁著火勢猛攻,左路茅國器的浙江兵率先登上,連連攻擊。日本人抵擋不住,潰向島山堡壘三之丸。
毛利輝元的家臣武將冷泉元滿揮舞著手中的薙刀砍殺,旋即喪命於浙江兵的刀劍之下。城中日本人見此情景都按兵不動,隻有吉見廣行例外。此人年僅十八,卻深諳弓箭之道。他指揮軍隊排成圓圈,命令弓手誘敵接近,在有效距離內放箭,射進數以千計的明軍中央。浙江兵視死如歸,踏著同伴的屍首,前赴後繼,昂首挺進三之丸。吉見廣行命人將手中的長刀列成一排排,城中的日軍也不斷發炮轟擊,終於守住了三之丸。
茅國器的浙江兵雖然沒有攻下三之丸,但也斬獲日軍首級六百六十一,燒死敵人無數,此外還斷絕了日本人的水路。
島山城用巨石建築而成,石築如削,穴如蜂巢,崛曲難攀緣。盡管明軍抬出各種大口徑的火炮,猛烈射擊,但山阪峻高,擋住了彈丸,火炮的威力無法發揮出來。明軍不得已隻得架起雲梯仰攻,日軍占據製高點,從高處發銃,亂投巨木石,明軍傷亡慘重。
朝鮮將官尹泂、李時言等爬到距島山五裏之外的牛岩山上觀望,隻見島山外城已被明軍攻破,而山上的小城,猶如懸在半空的堅固石城,明軍蟻附城壁,屢攻不下。最後有十多人攻上城頭,但是後續跟不上,這十餘人衝進去,再也不見出來。
這時,小西行長率軍來援,但又怕明軍攻打釜山,隻好選出三千日軍,分乘四十餘艘戰船,在太和江下遊藍江,停泊下來。楊鎬派遣浙江騎兵二千、步兵一千,分截江邊。一待援軍戰船靠近,就發炮轟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