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金戈鐵馬(2 / 3)

先遣營首戰告捷,向師部發回擊退敵人一個大隊,殲滅一個小隊的捷報。

打掃戰場的時候,士兵從一具日本大尉軍官屍體上找到一份作戰地圖。地圖上標明:同古正麵之敵為日軍第五十五師團,西路為三十三師團。另有兩個增援的主力師團正從海路趕往仰光登陸。曹副營長倒吸一口冷氣,連忙親自把繳獲的地圖送到師部去。

同古是南緬平原上一座小城,又譯作東籲或東瓜,人口十一萬。同古距仰光二百六十公裏,扼公路、鐵路和水路要衝,城北還有一座永克岡軍用機場,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著名的同古大戰就在這裏拉開序幕。

第二百師指揮部,師長戴安瀾在屋子裏踱來踱去,眉頭緊蹙,不住地摩挲剃得泛青的大腦袋。戴安瀾身材高大魁梧,喜歡穿馬靴掛馬刀,頗似沙皇時代的白俄軍官,因此昆侖關大戰時敵人曾把他誤認為俄國人,驚呼“中國陣地上有一名白俄將軍”。

現在,這位常勝將軍卻陷入一種少有的和莫名其妙的焦躁不安中。

形勢發展出人意料。在臘戌,委員長對戴安瀾的忠誠勉勵有加,但是麵授的機宜卻十分含糊。委員長再三強調“保存實力”,“堅守同古一兩周”,可是並未指明堅守同古的戰術意義何在。阻滯敵人?掩護英軍撤退?抑或虛張聲勢?如果集中遠征軍的優勢兵力,果敢迎擊冒進的正麵之敵,擊潰或吃掉其中一部是完全可能的。問題在於戴安瀾僅僅是個師長,對於領袖的決策,他既無權質疑,又不敢貿然多嘴,因此他的使命注定是“理解和不理解的都要執行”。

既然委員長需要二百師“打個勝仗”,他的理解就是擋住敵人,不許敵人越過同古城一步。但是先遣營送回的敵情加重了他的不安。一旦敵人援軍趕到,他區區一個師能擋住敵人二至三個師團的強大攻勢嗎?

那時候所謂勝利,就隻好同陣地共存亡。可是犧牲的意義何在呢?戴安瀾在地圖前站住,一種隱隱的悲哀好像蟲子一樣悄悄爬上心頭。

“師座,我看應該把皮尤河前哨陣地撤回來。”參謀長餘從德小心翼翼地提醒他。

戴安瀾一驚,曹營副已經在一旁立正多時。

“撤回來?我看可以。回去告訴你們黃團長,多留幾組機動哨,其餘部隊在屋墩一帶構築陣地。留心敵人坦克。”戴安瀾同意道。

戴安瀾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中國軍人,令行禁止,勇猛頑強,一旦受命,便以死相報,絕無二心。

“師座,敵情有變,同古不久將成孤城,萬一援軍不至——”參謀長悄悄說出自己的擔憂。

“已經遲了,德公。”戴安瀾喟然慨歎:“安瀾已經向委員長立下軍令狀,戰至一兵一卒,死守同古。如果天不助我,這裏就是安瀾的葬身之地!”

參謀長黯然。戴安瀾深恐自己的悲觀情緒影響部下,於是毅然決然宣布:

“來人!傳我的命令,各團營進入陣地,準備戰鬥。本師長預立遺囑在先:如果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參謀長代之,團長戰死,營長代之……以此類推,各級皆然。”

下了必死的決心,戴安瀾反到釋然。軍人既不懼死,又何必心煩意亂?於是他伏在桌子上,同參謀長全心全意地研究起地圖來。

一個年輕副官匆匆鑽進指揮部,腳跟一並:

“報告,杜軍長副司令長官到——”

為了防備孤軍深入的第二百師被日軍吃掉,手忙腳亂的遠征軍司令部急令第五、六兩軍從臘戌推進至曼德勒,同時命令新二十二師前出到央米丁和彬文那一線,擔任二百師後援。英緬盟軍三個師也在西線卑謬穩住陣腳,與中國軍隊遙相呼應。至此,戰爭雙方均已擺出陣勢,日軍大舉進攻,氣勢咄咄逼人,第一線兵力有兩個師團。中英盟軍取守勢,全線總兵力為十三個主力師。

但中國方麵真正上場的隻有第二百師。

一九四二年三月二十日,中國遠征軍第二百師與侵緬日軍第五十五師團在同古城外發生激戰,雙方均有較大傷亡。

同一日,日本空軍兩架飛機轟炸緬甸南部盟軍最大的馬圭機場,英緬空軍的飛機除少數逃往印度外,其餘大部分在地麵被摧毀。此後,盟軍的飛機在緬甸上空消失了大約整整兩年。

既然同古之戰注定是一場局部力量懸殊的防禦戰,因此日本人一開始進攻,第二百師就像刺蝟那樣縮成一團,擺出死守同古和挨打的架勢來。

根據戰後日本防衛廳公布的檔案材料,我們得以將當時作戰雙方的武器裝備作一比較:

日軍第五十五師團:

兵員:20,259人;

150毫米野戰炮:36門;

迫擊炮:200門;

空中支援:3個航空中隊。

中國遠征軍第二百師:

兵員:11,000人;

75毫米野戰炮:20門;

迫擊炮:100門;

坦克車:3輛(其餘留在臘戌待運)

空中支援:無

——見《緬甸作戰》

盡管日軍對華軍占有較大優勢,但是日軍增援部隊還在海上顛簸,而華軍的強大後盾就在兩百公裏外的曼德勒。如果中英聯軍下決心實現以收複仰光為目的的戰略設想,那麼在同古附近主動包圍和吃掉這個日軍師團是完全可能的。

盟軍之間的互相猜疑和同床異夢斷送了勝利的希望。

日軍第五十五師團是一支從中國戰場上撤下來的二流師團,該師團在長沙會戰中曾遭受重創,從此再也沒有恢複元氣。新上任的師團長竹內寬中將是個雄心勃勃的年輕將領。仰光作戰後,為了擴大戰果,他甚至置後方空虛於不顧,率領師團窮追猛打,企圖一舉攻下曼德勒。

輕敵冒進畢竟犯了兵家大忌。

皮尤河前哨戰使他繼續北上的雄心初步受挫。繼而二十日中午,步兵第一四三聯隊奉命發動進攻,遇到強有力的反擊後受阻於皮尤河北岸。二十一日,師團主力到達,對同古城及外圍最杯、屋敦陣地發動全麵進攻。

出乎師團長預料,他的部隊竟遭到緬戰以來最為猛烈的抵抗。一連三天,第一四三、第一四四聯隊傷亡慘重,攻擊已成疲軟勢頭,師團長即調另外兩個聯隊投入戰鬥。

日本空軍從仰光機場出動百餘架次飛機對同古城進行狂轟濫炸,投擲燃燒彈毒氣彈無數。但是同古防線仍然沒有被突破,城內守軍始終沒有動搖或敗退的跡象。

二十二日夜,日軍敢死隊在敵人陣地上捕捉到一名軍官,經審訊才得知同古守軍是中國軍第二百師,並且在曼德勒一線還有兩個中國軍嚴陣以待,總兵力達十萬人。

竹內師團長後背突然滲出許多冷汗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日本人對於中國軍的到來竟然一無所知,這使他感到震驚。同時又暗暗慶幸。如果中國人在同古設下一個圈套,那麼他的將軍生涯注定到此為止。令他費解的是,中國人為什麼隻縮在城裏死守,而忽略了這個絕好的戰機?

很快,從空中和地麵傳回的偵查情報使師團長大大鬆了一口氣。中國人正在彬文那和央米丁構築防守陣地,破壞鐵路,曼德勒的中國軍主力亦無南下的跡象。

這就是說,中國隻打算拿一個師來探一探虛實,他們根本不想全力以赴同日軍較量。竹內師團長重新堅定了信心,決心吃掉二百師,蕩平同古城。

昂山將軍領導的緬甸獨立義勇軍也及時趕來助戰,加入了日軍對中國人進攻的行列。

工兵團長李樹正,上校,湖南人,黃埔四期畢業。在同古作戰中擔任機動預備隊指揮官。

二十四日上午,李團長奉命指揮部隊在同古城北炸毀鐵路,構築防禦工事,警戒敵人側襲。當時遇有敵機襲擾,部隊就地隱蔽,忽然副官報告永克岡機場盟軍聯絡官詹姆士少校緊急求見,於是李團長連忙離開鐵路,連滾帶爬奔回指揮部。

詹姆士少校的職務是東南亞盟軍聯絡官,負責協調前線友軍作戰。他在永克岡機場擁有一架軍用小飛機,這種特權使得許多中國軍官羨慕不已。但是這位少校同中國人打交道總是搖頭晃腦,仿佛他不是小小的聯絡官而是緬甸總督。這次少校向李團長指出的問題是機場防守兵力太少。他還指出敵人隨時可能襲擊機場,切斷同古守軍的退路,因此少校要求立即增派不少於一營士兵加強防衛。

“真是活見鬼!”李團長在心裏暗暗罵道。他是工兵團長,工兵的任務是破壞鐵路和敷設地雷,一個英國少校有什麼權利對他指手劃腳下命令呢?

“告訴少校,”他對翻譯說,“等我報告師座後,一定尊命派一營士兵保衛他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