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因空中力量相對薄弱,空軍、地麵防禦工事以及兩個守備部隊損失極為慘重。負責此次防禦作戰之植田謙吉,當即從駐廟街之小磯國昭部調出兩個守備旅團、駐堪察加半島之守備部隊抽調一個旅團,對楚次克進行增援。
楚次克半島突出於楚次克海以及白令海之間,在距離白令海峽500公裏處的白令海中,天然形成一道巨大海灣,使得整個半島在此地南北陸地距離較為狹窄。攻擊開始第四日,美軍一支艦隊避開日軍監視,繞過楚次克半島突出部位,深入阿納得爾灣對楚次克半島後翼實施突然攻擊。
很明顯,美軍試圖進行遠線迂回,一舉包圍楚次克半島上近兩萬防守日軍。此時日軍各增援旅團、師團正在火速前進,局勢對日軍相當不利。植田謙吉根據四日來前線巨大的損失戰報分析,想要抵抗住10萬美軍在優勢火力下的強行攻擊,必須自遠東再抽調3-4個精銳師團參與作戰。
然而,遠東兵力大多在彬山元指揮下,集中於對西西伯利亞地區的進攻,後方防禦兵力基本由二線、三線兵力組成,戰鬥力非常微弱。日軍參謀部在戰爭開始後,將美軍最大可調動兵力預計為30萬,經過仔細推演,石原莞爾駭然發現,發現日軍需要防守的不僅僅是楚次克半島,還有對日本本土具有重大威脅的堪察加半島、以及整個西伯利亞北冰洋沿岸。
白令海峽被封鎖,日本海軍並不能與美國海軍在北冰洋決戰。作為防守方,被動防禦必將耗費日軍超過70萬兵力。如此巨大地防禦兵力,已經達到整個北亞所有軍隊兵力總和的一半,這對日軍來說實在是無法承受之重。
日軍大部分將領認為。東西伯利亞、中西伯利亞地區氣候極端寒冷,可以進行戰爭的時間短暫,並且整個地區原始山林密布,並不適宜美軍機械化部隊展開。且補給十分困難。以植田謙吉、梅津美治郎等為首,相信即使美軍登陸成功,日軍也完全可以利用地勢對其進行反擊,迫使其最終因為損失巨大而不得不放棄攻擊。
不過,這隻是戰術上的問題,從戰略上看,美軍登陸後就對本土構成直接威脅,並且不論從北冰洋地勒拿河還是從葉尼塞河河口發起突襲,對彬山元部在西西伯利亞的近百萬參戰部隊的後方通道來說,都具有極大威脅.1網,電腦站
尤其。此時日本本土僅有一個師團兵力在進行防禦,一旦美軍艦隊避開日本艦隊突襲本土,對日本來說將又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因此,北亞軍隊還必須有至少3個師團向本土收縮。如此一來。彬山元部向朱可夫地進攻將必須停止,不得不被迫進入被動防禦。
並且,海軍必須要抽調大部分兵力對本土進行防禦。而北亞陸軍在不對中國進行任何防禦的前提下,才能完成此布置。
同時,根據希特勒向日軍的最新戰情通報,日美海軍在太平洋大戰的同時,美軍不僅在北亞進行登錄作戰,還在西歐對德軍後翼展開更大規模登陸戰。英法美經過前次在法國南部的登陸作戰,發現沒有陸基基地支持,單憑艦載機、艦炮很難對德軍實施壓製性打擊。
此次,英法美、包括英國各領國雇傭兵部隊,總計約100多萬兵力,在數目眾多的艦隊護航下,於摩洛哥附近一舉登陸非洲並迅速向突尼斯運動,隨後聯合艦隊以巨大代價強行突破德軍潛艇對直布羅陀海峽的封鎖,快速進入地中海直撲意大利半島。
顯然聯軍準備以巨大兵力一舉摧毀德意軍隊在非洲的兵力,於距離意大利最近的突尼斯建立空軍基地,優先對戰鬥力地下的意大利軍隊進行登陸作戰。在美國提供地6000多架戰機、5000多輛裝甲以及大量炮火的支援下,非洲戰局立刻發生巨變。
由於德軍在聯軍登陸地點以及兵員上的判斷失誤,兵力微弱地德意軍隊迅速潰敗,聯軍沿非洲地中海沿岸幾乎以每日百裏的速度迅速推進,估計不需一月時間就可以展開對意大利半島登陸作戰。西歐局勢立刻極端緊張。
雙方都知道,此時戰爭已經進入最關鍵地時刻。從聯軍角度出發,羅斯福、丘吉爾都明白,即便斯大l在怎麼霸道,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一旦失利,俄國將失去正麵抵抗力量,屆時德軍可以掉頭西向穩定歐洲局勢,並集中兵力對付英法美聯軍,聯軍再想反攻歐洲就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