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不知道,他這原本是為了對美俄等國談判代表進行施壓的一步,卻在提出後,讓石原莞爾等人發生極大興趣。
石原本身就對日本以已經崩潰的國力,進行如此龐大的戰役感到非常苦惱,否則也不會提出以安南等地換取中國裝甲部隊的主意。此時中國提出對北亞的領土要求,顯然如果不答應,日軍就必須在綿長的北亞交界線上布置重兵進行防禦,這與日本對俄進攻極為不利。
如果答應,日本在北亞所有戰果將被中國攫取,但相對來說,卻能換取更多的裝甲武裝,並得到中國對日本占領印尼、印度這些極為富饒領土的支持,同時,日軍還可以以這些裝甲輕易占領中東等石油產地以及俄南部富庶區域。
而且,石原認為,隻要海軍能夠發揮更大作用,這些裝甲以及直升機一定能夠如同德軍登陸英國本土一樣,為日本獲得澳洲那片極為廣袤的土地。與中國交換的10個裝甲師此時已經發揮作用,雖然在油料供應上緊張很多,但效果也非常明顯,而這次中國更是將根本不可能對日出售的直升機對日軍大批量放開,這對日本軍隊來說,不啻於是天上掉下個大大的餡餅。
要知道,這東西對陸軍來說簡直就是天敵,在中日戰爭中,日軍本身就深受其害,對其極為畏懼,而德英之戰更是體現了直升飛機的價值,此時在德俄戰場上亦有不凡表現。有了這東西,對整個日軍戰鬥的提升,絕對超過裝甲師許多。
同時,石原從大的戰略上進行分析,有了印度、印尼、澳洲這些資源豐富並且戰略地位極高的領土,日本在南太平洋地區將會建成一條同時擁有海陸基地進可攻、退可守的完整戰線,一舉成為南太平洋地區舉世無雙的霸主。這對日本來說,比在北亞以及中亞與中國爭鋒要有利很多,而且對以海軍作為主戰力的日本來說,這種發展模式更為有利。
有此想法,石原並沒有一口拒絕中國,相反,在向裕仁彙報後,反而非常正式的與中國就北亞究竟價值多少裝甲展開談判。這不僅讓獲得消息的美俄極為意外,也讓吳克感到詫異無比,一時之間覺得這戰爭可真是滑稽之至。
中日雙方老神在在的進行談判,斯大l頭發雜亂氣炸雙肺,然而他卻沒有任何辦法。威脅?現在他還能威脅誰啊?最多隻能威脅一下他下麵的那些將軍拚死作戰!請求中國不要與日本談判?日本是交戰國,中國本來就向俄提出北亞領土要求,人家憑什麼聽?
這不僅關係到北亞,還關係到日軍軍力的增長!20個甚至更多的裝甲師,還有直升飛機!如果這些力量全部加入到對俄作戰中,那麼戰局將徹底改變,自己還有抵擋的能力嗎?不要說20個裝甲師,通過在斯大l格勒、頓河戰線的激烈膠著,斯大l不得不承認,人數上占據優勢的己方,卻不得不在對方擁有極強的空中機動能力的打擊下,傷亡極端慘重,整體處於極端劣勢。
難道真的要打遊擊嗎?要讓日本以屬於俄國的土地去同中國換取大批裝甲,協助德軍徹底擊潰俄**隊嗎?
苦惱的斯大l咬著煙鬥,再次同羅斯福取得聯係,要求英美聯軍立刻在地中海地區展開登陸作戰,並且要突破日海軍封鎖,在波斯灣地區重新開辟一條物資通道,避免中國方麵的種種無理要求。同時,他對先前美國自阿拉斯加地區向東西伯利亞進行進攻的戰略給與肯定,並表示放開整個東西伯利亞地區,要求羅斯福立刻在日軍後方實施登陸作戰計劃。
斯大l最終在中日的壓力下,終於決定放鬆對美國的警惕,讓美軍登陸北亞作戰。雖然阿拉斯加距離遠東非常近,也很讓斯大l不放心,但畢竟比起中國,美國還沒有對俄提出領土要求。同時,斯大l暗自決定,一旦斯大l格勒無法守住,就立刻答應中過要求,挑起中日矛盾,讓其在遠東進行一場大戰,為自己謀取反擊時機。
這是魚死網破的最後一步。
然而,時移勢易,羅斯福此時也正在極端鬱悶中,當初斯大l斷然拒絕後,美國陸軍兵力已經向西歐和非洲偏移,此時阿拉斯加駐軍用來進行登陸作戰,顯然兵力不足。於此同時,中國忽然向墨西哥輸送大量武器、裝甲、飛機,使得墨西哥軍事實力大舉攀升,成為美國家門前的一顆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