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博弈 第241章 瘋狂的“師傅們”(2 / 3)

同樣。那些外資企業的運輸車輛也是如此,一個英國老板自山西礦區剛讓司機拉出一車貨,然而中國司機在知道軍隊要征車後,立刻將壓貨的老外丟在荒郊野地,掀倒車上的東西,在老外地罵聲與威脅中向北瘋狂開去。車是公司的又怎麼樣,解雇又怎麼樣,關鍵車子現在是在老子手裏開著,老子就是要去報國,不同意。老子就丟你在山裏喂狼,司機一邊開著一邊想著。

幾乎大多數有車的車主在接到消息後,第一反應就是能有多快就有多快的趕快北上。幾乎都沒想到要將貨物就近運到附近的軍營倉庫保管,而當地政府和軍方在後來想到這點後。已經遲了,最終正好放放馬後炮,調動警力以及地方駐防兵力對道路和被“無情拋棄”的貨物進行整理、保管在兩日後。陰山、集寧、包頭、北平、天津、多倫等地軍用倉庫車滿為患,擁擠不堪,幾乎所有在北方的前線原本應該秘密掩飾的軍火庫,都在這樣的軍民行動中被就此公諸天下。各類大小不一,新舊不一,型號種類雜亂不堪的車輛,在一個個軍火庫前自動排隊,並迅速地蠕動。

看到進行搬運裝載地倉庫戰士,大冷天的穿著一件薄薄軍裝還渾身冒汗目不斜視的忙碌,不需號召、不提要求,“收複國土”地**讓這些趕到到人群,除了司機要一點點向前挪動車輛外,其餘所有人員都自動變成了“苦力”,在戰士指導下加入裝車隊伍,而車一裝好,問明地點道路,就立刻掉頭狂奔而去。

誰也沒有想到,如此征召令竟會產生這麼大的效果。其實也難怪,在此時能開車地大多都有些知識,或者接受過一些技術培訓,而這些人中以年輕人居多,他們的抗日報國和收複國土的**尤為激烈,再加上原衛**地勝利給了這些人對新政府極大的信心,因此在聽到“征調令”後的表現就顯得“瘋狂了一點”,這一點無論吳克還是地方政府都沒有料到。

接下來,這股“運輸風暴”還在繼續。幾大進攻集團軍規定,當各民用車到達指定地點後,以最快速度將物資轉移至前線軍車上,由軍人送往正快速進攻的坦克旅和炮兵旅中。然而,當這些司機看到為追趕部隊累得疲憊不堪的戰士,以及聽到前線不斷出阿來的炮彈、油料告急的消息,這些司機師傅們一致認為軍方規定純屬脫褲子放屁,紛紛要求不再轉車,直接將炮彈、油料送達陣地。

不言而諭,日軍雖因兵力不足急速潰敗,但是每到一地日軍依舊死守不退,敵我雙方交戰地帶,炮兵、裝甲都在雙方炮彈的射程之內,進入這樣的險地是軍人專有的職責和榮譽,因此軍方為保證這些人安全,這些師傅們的冒險要求當然被立刻嚴詞拒絕。

然而,當一個來自陰山附近不懂漢語的蒙古車手,帶著物資稀裏糊塗的直闖前線陣地,卻因新政府在北線寬鬆的民族政策未受處罰後,這些司機在糾纏無效的情況下,忽然集體變了樣。有史以來,最無組織,最未經商量、互不通氣的心有靈犀事件就這樣發生了,而中國“少數民族”卻在忽然之間以成百成千的速度“無法考證”的激增。

一個個不是蒙族、不是維族、不是滿族的司機,操著自己本縣、本鎮、本村甚至“本家”獨有的“民族地方語言”,反正就是都聽不懂士兵通俗國語,和戰士們大聲的“侃了起來”。總之所有司機到達指定地點先是“洗耳恭聽”,然後是“莫名其妙”,接著比手劃腳嘰哩哇啦的說上一陣也許隻有自己才能聽的懂的“語言”,最後終於“恍然大悟”!--------唉!原來辛辛苦苦趕到這裏。這些大兵還要自己的車跟著前麵地軍車將油料、炮彈直接送上陣地,這可真是苦啊!

不論大兵如何表示,所有司機師傅最後不約而同的都將大兵的意思理解成“跟上軍車,送上陣地”!好似。一時間,部隊裏不論長官還是大兵上上下下都隻會說這句話一樣。“新政府”以及軍隊內的“民族政策”使得物資聚集地地長官、士兵,最終無法抵擋“愛國**踴躍的少數民族同胞”以及他們的“特有的民族脾氣”,被車流衝破了封鎖。各種車輛蜂擁而去。

此後,繼續到來地司機以及其他人員,也無師自通的學會此招,甚至有的人還在得到其他師傅告誡後,特意在自己身上搞點“具有民族特色的裝飾”。比如有的師傅從沿途維族、蒙族那裏借點民族服飾,而有的師傅在借不到的情況下,插著幾根雞毛,在臉上塗上幾道彩色,忽然變成了“開著汽車的聰明原始人”。

這種場麵對於軍部來說,簡直就是一塌糊塗、混亂不堪。當作為陸軍最高長官的衛立h以及三軍總司令吳克。接到下麵的這一彙報,臉上地表情除了愕然,幾乎不能再有任何表示。無法組織。無法調度,這對戰爭來說是極大忌諱。這是吳克和衛立h在發布“征調令”是從未料到也無法設想的。

然而,就在這種情況下,似乎所有參與運輸的司機們地素質忽然提高。一個奇跡出現-------雖然場麵依舊一塌糊塗,但從皖地軍工重心基地到幾大鐵路線軍用車站開始,一直到北方前線的各支運輸隊伍自始至終為出現超過一小時地交通阻塞,連續兩個多星期未出一起車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