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國無法不顯其大(1)
中國曾經是世界文明的燈塔,無數國家和民族在其照耀下才擺脫了蒙昧,無數國家和民族匍匐在他的腳下乞討一枚地方官的印章,包括中國曆史上的主要敵人——匈奴,也包括在近代對中國不可一世的日本。翻翻日本人自己寫的日本史,你就知道:“倭奴國”是日本史上一個重要的時期。“奴”當然不是什麼好字眼,“匈奴”不是什麼好字眼,“倭奴”就更不是什麼好字眼了,而當時的日本人對於這樣一個輕蔑的封號卻已經是感激涕零了。當然,並不是要提倡這個,因為給別人以這種輕蔑的稱號是不符合現代人道德規範的。但在古代,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善待小國的大國了。
在人類曆史的長河中,的確曾有其他一些國家取得過中國的這種地位。然而,如今它們安在?隻有中國存留了下來,雖然在近代經曆了前所未有的大挫折,但畢竟沒有完全倒下,而是踉蹌地站了起來。這樣一個世界曆史的巨人,重新站立了起來,不是一個大國,不是一個大國中的大國,又會是什麼呢?
中國是天命所歸的大國
中國無論怎麼說都是一個大國
中國算得上是一個大國嗎?也許很多國人會嗤之以鼻:中國根本算不上什麼大國。但是,從人類曆史的宏觀角度來看,無論過去還是未來,中國都可算得上是一個大國,而且是一個天命所歸的大國,隻不過暫時還沒有完全走出自1840年以來的低穀而已。
那麼,外國人認為中國是一個大國嗎?他們又是怎麼看中國的呢?20世紀60年代後期,中國剛從“糧食危機”中恢複過來,對於世界的影響能力遠遠比不上現在的中國,不可能出現今天的“中國經濟打噴嚏,世界經濟就感冒”的說法。
然而,英國、德國的一些攻讀世界經濟學的博士則說:“中國才是真正的大國,我們的國家已經淪落為小國了。”如果你不了解英國、德國,你也許會說這是客氣話。事實並非這樣。他們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盡管現在的歐洲仍舊富裕、強盛,但從長遠的曆史尺度看,歐洲必將交出掌握了數百年的權杖,而在將接過他們權杖的接班人中,中國顯然名列前茅。這一方麵是西方**勢力的鼓噪,另一方麵也是眾多西方人麵對中國必將崛起這樣一個事實的複雜心情的真實反映,這是中國的光榮。
曆史方麵就更不用多說,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曆史,創造出了光輝燦爛的文化。
中國古代產生了無數偉大的科學家:祖衝之、李時珍、孫思邈、張衡、沈括、畢昇……產生了無數科技成果:《齊民要術》、《九章算術》、《傷寒雜病論》、《本草綱目》……以及保存至今的世界奇跡:渾天儀、地動儀、都江堰、敦煌石窟、大運河、萬裏長城……
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曾經輝煌過,藍天、白雲,陽光燦爛,和平而興旺;也有過黑暗的、想起來就讓人戰栗的日子。但中華民族從來是充滿理想,不斷追求,不斷學習,渴望和平與友誼的,試想一下,這樣一個雍容大度的國家如果不能稱之為大國,那還有什麼可以永久的呢?
再看看中國的物質條件:9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13億人口。我們的人均指標雖然還不高,但隻要稍微提高一點,我們的綜合國力以及其他加總指標就會高得驚人。這不是大國又是什麼呢?從這三個方麵,即可總結出,中國是個大國,這是毋庸置疑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