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讓世界更了解中國(2)
2008年10月17日,臨近半夜的時候,國家領導人在北京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常駐新聞機構和外國記者采訪條例》,此條例使北京奧運期間媒體對外開放的規定變得法製化,也正式取代了1990年類似的一些條例。
選擇在國際媒體的持續追問,以及奧運采訪臨時規定失效的前一刻,公布新條例,可能意味著內部對於開放國際媒體采訪仍然存在許多疑慮。但是,無論怎樣,開放的力量占了上風,中國又往前挪了一小步。
負責國際宣傳工作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王晨曾在公開場合說:“新條例體現了中國堅定不移地堅持對外開放方針。中國政府歡迎外國媒體和記者來華采訪,希望他們更多地向世界報道、介紹
中國的情況。我們將盡力為他們提供幫助和服務,同時也希望他們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遵守新聞職業道德,更客觀公正地進行采訪報道,增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了解與合作。”駐華外國記者協會會長沃茨也發表聲明:“(新條例)如果執行得當,我們相信這將標誌著中國媒體的環境又向開放邁進了一步。”可見,新條例也受到了國際媒體人士的歡迎,進一步加強了世界對中國的認識和了解。
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缺少不了中國。中國想要發展壯大,需要攝取外域的新成分,以此來豐富自己,同時也需要把自己的新成就輸送出去,貢獻世界。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從公元5世紀開始到公元15世紀,大約有1000年,中國一直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在這1000多年的時間裏,嘶僅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曆史,而且其光輝照耀全世界。人類要前進,怎麼能不全麵認識中國,怎麼能不認真研究中國的曆史呢?社科院副院長陳佳貴說道:“不論是現在還是未來,誰能夠真正了解和理解中國,誰就可以把握世界跳動的脈搏。”
開放自己,得到全世界的認可
無論是中國國家主席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前一周接受25家國際媒體集體采訪,還是中國邀請國際媒體記者現場采訪“神舟七號”發射,中國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讓世界近距離地觀察中國,了解中國的發展狀況,進而認可中國。用一句話概括即為:增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了解與合作。道理非常簡單,中國一開放,全世界的媒體都可以自由報導、采訪,謊言自然會被捅破,通過他們這個橋梁,讓世界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中國,自然對中國就會友好。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西方國家、歐洲人,特別是那些反對過中國政府的人重新認識了中國。這就是中國的崛起,中華民族的複興,沒有任何力量阻撓得了,隻有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關係才是西方各國的正確選擇。
中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互信也必須建立在中國更加透明的基礎上。記者更加自由地報道中國,這不但會讓世界更了解中國,而且對於增進世界對中國的信任極為有利。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中國,流行著粗糙的“中國威脅論”,然而,這在有經驗的駐華記者眼中,恐怕都是根本不值一提的。這是因為,對深厚的中國知識的了解讓他們明白,中國在壯大的過程中還麵對著許多棘手的問題,麵對這些急需處理的棘手問題,中國的決策者們是沒有心思對外擴張的。中國總理**接受外國記者采訪,談到這個問題時,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乘除法”,即中國的成就除以13億不甚可觀,但任何小問題乘以13億都讓人不能忽視。對於這些駐華記者而言,中國發展停滯不前恐怕才是對世界穩定更大的威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