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界性的大國不是天生的(3)
總之,曆史是絕對不能忘卻的,可該記住的不隻是曾有過的輝煌或遭遇的苦難,最主要的應該是經驗和教訓。曆史需要反思,可反思的並不是別人當初不該做什麼,而應是自己當初為何沒有做,為何不搶占曆史先機,搶先成為世界強國。隻有這樣,才能以史為鑒,校正中國今後發展的路標。
換個角度看世界
中國是受到了西方國家的欺侮,但從另一個方麵來講,即從現代化角度來看,西方國家強迫中國打開大門,也促使中國開始卷入世界市場的漩渦當中。
在《中國走向近代化的裏程碑》一書中,列舉了360個標誌著中國近代化進程的“第一”,這些“第一”,無論是政治、經濟、外交方麵的,還是思想、文化和教育方麵的,都在不同程度上與西方國家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係。
書中也說到,對於西方國家,中國需要換個角度來看待。中國不要隻把它們看成是到處侵略擴張的列強,而應該探求它們興盛的緣由和奧秘,這樣就可汲取中華複興之豐富營養;不宜專撿它們崛起曆史中的瑕疵、曲折甚至犯罪來論證實際上是不走向海洋、不走向市場、不走向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的合理性。要知道,“大國”不隻是幾個國家,而是順應時代潮流的一種發展趨勢,要想在世界上立於不敗之林,就應該重視並融入這種潮流之中。觀世界、看曆史,這才是最主要的。
世界性的大國不是天生的
如今,世界性大國的崛起都是一個長期的、艱辛的過程,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學者指出,大國崛起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曆史機遇,經濟實力,還有心理準備。
其中,曆史機遇指的是客觀環境,它是最公正的,幾乎對所有國家都是一樣的,關鍵在於每個國家自己如何去解讀,怨天尤人是懦夫的表現。經濟實力則是指崛起者內部的物質條跡需要注意的是,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經濟實力的強弱在時空上總是相對的。如,中國現在GDP總量名列世界前茅,而人均GDP排在百名之外,那麼,中國經濟實力是強還是弱?到底有沒有崛起或複興的基礎?對此,就提到第三個因素,即心理因素了。在這種情況下,心理因素變得更為重要。但是,心理因素不隻是短暫的衝刺狀態,而是一種恒久的強國意識。那麼,什麼又是強國意識呢?其實,它不是那種動輒懷念自己先前闊過的炫耀或者曾經悲痛現在富裕,也不是自己未來強大了就能怎樣的幻想,這些實際上都是弱國心態,甚至是國家層麵上的阿Q精神勝利法。
真正的強國意識是一種對待自己的充分信任,是一種對待曆史的平和心態,是一種麵向未來而非沉浸於過去的深邃眼光。強國意識應當是一種永遠向上的心理常態,是一種開放、開拓與開明,包容、繼承與創新的發展觀。機遇是給有強國意識的國家準備的,實力是有強國意識的國家才能取得的,而機遇、實力隻有在強國意識中才能進一步升華。
百年前,我們遭受的一係列苦難,不過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規律下的一個過程而已,並沒有什麼。隻要做到換個角度看世界、不將西方國家看成是到處侵略擴張的列強、不專揀他們崛起曆史中的瑕疵、曲折甚至犯罪,就可以了。中國現在懂得更深層地看待西方崛起的進程,總結那段曆史的教訓。帶著“國家層麵上的阿Q精神或精神勝利法”和“強國意識”,相信中國定能迅速地實現“大國崛起”的夢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