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動成為世界的一隻錨3(2 / 2)

另一方麵,隻有了解了才能達到很好地溝通的目的,而中國在溝通這方麵,還沒有找到與西方對話的好的語言。

姚明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就是一個真正的風範大國民。首先,他強大,不受威脅。他很自信,但是他的自信並不是那種井底之蛙無知的張狂,而是建立在出色的球技和對世界籃壇技術、趨勢的熟練掌握上的自信;其次,姚明還富有同情心,他同情弱者。比如,汶川地震後,他在NBA中發起募捐;他甚至反對吃魚翅,反對對瀕危物種的屠殺。同時,他善於親近他人,很會微笑,很有禮貌,善於去溝通。不像有些NBA球星,雖強大,但對別人不屑一顧。中國外交需要姚明這種自信,不被外界牽著走,但又非常了解外界,並善於與外界溝通。

駐英大使傅瑩是另一個典範。傅瑩給人們印象最深的是在奧運火炬傳遞之後,她與西方公眾、媒體的溝通。她用的是一種非常坦誠的方式,一種娓娓道來的語言,而不是說教,非常親切,但又一

點都沒有喪失尊嚴。她重視大人物,也關注小人物;知道外交辭令,也知道普通人熟悉的說法,比方說擅長講故事等。中國人應當發揮東方文化的魅力,需要在未來打造一個有長久曆史和文化積澱的形象。

中國前駐法國大使吳建民在法國很有名氣。他的特點是比較謙虛,但同時對法國文化非常了解,並善於溝通。因此,他也受到法國人歡迎。

再舉個恰如其分的例子:在處理與非洲的關係中,中國就存在一些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中國沒有真正地了解非洲的文化和曆史,進而無法達到有效的溝通,這也是中國之所以對非洲投入多,收獲卻小的原因。然而,現在中國的企業並不了解這一點,以為隻要有錢,投資就可以了。而非洲國家以前是西方的殖民地,不少領導人都曾在西方留學,他們非常習慣跟西方溝通。有個非洲商人說:“10年前,中國的東西非常便宜,但現在價錢越來越高,如果中國與歐洲國家的價錢隻差20%的話,我們還是更願意與歐洲合作。”由此可以看出,找到與西方國家的溝通技巧對於中國未來的發展是多麼的重要,中國應該也必須去尋求一種新的溝通戰略,真正去了解非洲。

大國思維

論人口,中國數第一,論資源,中國也不差,地大物博。可是,由於在外交上交流的欠缺,卻使中國在世界上地位並不高。中國要成為世界的一隻“錨”,並不是自己說說就算那麼簡單的事情,首先必須要得到世界的認可。而當好“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要求你自身非常堅固。這裏邊有一個潛台詞:中國需要不斷進行國內改革,包括政治改革,唯此才能在國際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