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摒棄輕薄浮躁的文化氛圍1(1 / 1)

七、摒棄輕薄浮躁的文化氛圍(1)

五千年的文明古國發展到今日,屬於自己的文化還剩下多少呢?據調查顯示:現在有九成的孩子知道“聖誕節”,卻沒有幾個能說出“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的。時下年輕人隻過西方的“情人節”,卻不知道中國的“七夕”。

中國曆史悠久,思想文化豐富。流傳至今的文化,更是異常豐富多彩。當然,這並不是在否定外國的文化的發展,而是在說,在吸收的時候,應有所選擇,摒棄輕薄浮躁的文化。

浮躁的社會,浮躁的世人

中國發展到今天這樣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開始變得浮躁起來。我們的物質生活富裕了,精神世界越來越豐富,可是總會不由自主地覺得身邊缺了些東西。我們現在的生活被美國大片、日本動壟韓劇占據著,到底還有多少位置是留給中國的呢?

如今,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對孩子、學生外語的關注程度都遠遠高於對漢語的重視,導致現在的小孩子滿口洋文,或者沒幾句“正經”話。要知道,中國人正式的語言是不能隨便“無厘頭”的,那畢竟是中國發展了幾千年的文化。

吸收外來文化,彌補自己的不足是好事,可是人不能忘本。為什麼英語能夠堂而皇之地走上中國教育的殿堂,並成為國人必學的知識,而且還有超越中文的氣勢?不要以為知道幾個外國名人就很了不起,知道有用嗎?能成為那樣的名人才是真本事。中國的英雄你們知道多少?中國的文化你們了解多少?

有的國人還發出了這樣的言論:我從來就不用國產的手機;我很少看中國拍的電視劇,太膚淺了;中國製造都是垃圾。不可否認外國在電子產品方麵確實比中國稍強些,可也不是不可超越的,國產手機不至於到不能用的地步;中國拍的電視劇膚淺?那韓劇呢?拍來拍去就那些情節,看兩集就知道結局了,而且都是那幾張臉,難道不膚淺嗎?中國製造都是垃圾?那不是自己罵自己嗎?你不是中國的嗎?製造涵蓋了全部,不要忘了你是中國人。

文化,商業化了

現在中國人都成了“文化人”,走在大街上,說不定從你身邊經過的就是作家。如今作家越來越低齡化,還出現了網絡文學、手機文學,從靈魂寫作到身體寫作,這種情況該喜還是該悲?現在是信息化時代,雖然人們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全麵,可是卻離中國傳統的文化漸行漸遠了。

中國文化現在變得越來越娛樂化,好好的作家非得要去參加什麼歌手大賽的評委,而且還大肆賣弄自己的文學知識。現在的“文化人”是越來越高調,開博客、上電視儼然成了一種風氣,每天講著自己做了什麼,在街上看到了什麼,講著這樣無聊的事,但還是會有上百萬的點擊量,原因到底在哪兒?人們已不知“文化”為何物了。“文化”的門檻越來越低,好像會幾句成語,會兩句帶點詩意的話就是作家了。

文化已經不是單純的“文化”了,它已經和商業掛鉤了,一夜成名的作家太多了,所以玩“文化”的人也越來越多,都想從文化裏找錢,作家寫美文的手已經成了畫鈔票的手。導致文化氛圍改變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商業目的。“文化”被娛樂了,被包裝了,而那些真正為中國文化努力的人卻隻能在角落裏默默無聞。

如今小說、電視劇跟風成性。隻要是哪本小說、哪部電視劇一火,那麼各個書店、各個電視台就會出現許多類似的小說和電視劇。這段時期偶像劇受歡迎,那麼各個電視台就會出現雷同的偶像劇;這段時期曆史劇受歡迎,那麼不用看,各個電視台就會馬上跟上,上演曆史的“天空”;如果生活劇又受歡迎了,結果可想而知。為了收視率,有的電視台甚至會有一些讓人不能接受的做法,這部電視劇還沒演完,電視台一看哪個劇種火了,馬上就會跟風上演受歡迎的電視劇類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