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美國華爾街上演了一場跌宕起伏的次貸危機,引起了全世界的震蕩。美國政府陷入慌亂,注入流動資金,降低利率,著眼點都是救機構而不是救市場,治標不治本,致使危機大幕逐步拉開。美國通過7000億美元緊急經濟穩定法案,各國央行聯手降息,反而使危機迅速升級,成為全球金融動蕩,區區6000億美元的次貸撬動了全球經濟。
當一個企業出現財務危機的時候,通常會采取收縮經營的策略來渡過難關,國家亦是如此。但是美國卻並非如此,他們利用次貸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反而加快了海外擴張的步伐。也就是說,在危機中美聯儲注入的流動資金並沒有留在美國國內,而是通過對外投資全部投向了海外,在美國人逃離美國的同時,其他國家增持了美國資產。美國人順利地實現了大逃亡,將次貸的損失拋給了整個世界,將全世界卷入了這場經濟危機中。
“英雄”的借錢方式
在中國人的思想中,都有這樣一種觀念:除非是在特殊情況下,否則人們一般不願向別人借錢。然而這幾年情況有很大改變。
鄭簽是一個很講義氣的人,一天在路上遇到了一個朋友。其實他們平時接觸也不算太密切。據說他在搞一個大工程,眼看就要發大財。鄭簽是衷心希望自己身邊的朋友都能發大財,萬一哪天自己缺錢的時候,找人借錢不是更方便嗎?一周以後,這位朋友給鄭簽打電話,說是有急事,手頭臨時缺幾千塊錢,問鄭簽能否救個急。巧了,鄭簽剛發工資,看朋友把時間分寸掌握得多好。朋友有困難暫時幫一下也是應該的,於是鄭簽說:過來拿吧。幾千塊錢借走了,接著兩三年就沒了消息。當然在這期間偶爾也會打個電話,但是礙於麵子問題,沒好意思提還錢的事情,幾千塊錢也不至於傷筋動骨,知道對方還在這個地方搞大工程,忙得很,不便催他,但是心裏總是不舒服。
這天,鄭簽到一家餐館吃飯,正巧遇到這位朋友也在請別人吃飯。打了招呼後,雙方的客人互相介紹一下,鄭簽動了個心眼,對大家說:今天本來我請客,居然遇到一個替我買單的。朋友聽出了鄭簽的弦外之音,有點不好意思,趁其他人看不見的時候,悄悄還了鄭簽一半的錢。
鄭簽回到家後,反複思考,最終得出了這麼一個結論:如今借錢給朋友,最終結果要麼錢沒了,要麼朋友沒了,當然也可能兩者
都沒了。如果借錢的數量再大一點,比方說幾萬、幾十萬,對方如果不還,估計要上法院了。但是,如果借錢數量再大,幾百萬、幾千萬,即使朋友沒了,也不能讓錢沒了啊!所以,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傷感情不說,打官司的結果無非是凍結財產,拍賣資產,目的就是要把錢討回來。但是試想,假如對方所借的錢數額巨大,而且超過了他的所有資產,拍賣幹淨都不夠還債,怎麼辦?
這個例子正如一個人向銀行貸款一樣,假設你向銀行借貸10萬,如果你不還,銀行會采用各種手段逼你還錢,上法院、查封、拍賣等等,直到把你的資產變成錢還給銀行。但是,如果你向銀行借貸10億,你的資產全部拍賣還不夠10億,銀行會怎樣?實話說,這時候你就是老大。隻要你擺出一副“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的勁頭,銀行恨不得派保鏢天天跟著你,生怕你哪天跑了、被人害了、自殺了。這時的主導權就在你的手裏,銀行會給你說好話,求你即便不能全部還,哪怕先還一部分也好。如果這時你對銀行說:再借給我1個億,否則我不能賺錢還你原來的10個億,說不定銀行都能答應。所以,在現代社會,借錢這件事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借巨額的錢。借小錢被人看不起,而借大錢,一直借到自己根本還不起,你就是英雄,就是人才,你就是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這就是現實中的社會,正如美國人一樣,欠了全世界的錢,但也成為這個世界上的“黑頭老大”。
未完待續,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錄新浪原創訂閱更多章節。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