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人會問,公民個人怎樣為國家品牌形象作出貢獻呢?我們知道,世界上具有商業號召力的個人,在他們的商業活動或者其他諸如影視劇等文化產品中,承擔的是本國價值觀念的推廣功能,從側麵反映出的是本國國家形象。例如,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在1998年曾接受美國哈佛大學的邀請,這是首位走上哈佛講壇的中國企業家,隨後,海爾集團中的“海爾文化激活休克魚”被納入哈佛教材案例庫。事實上,任何中國企業家參加全球性的國際管理高峰論壇等活動,在宣傳企業的同時,也是對於中國國家品牌的一次次推介。比如獲得奧斯卡大獎的華裔導演李安,他的電影《臥虎藏龍》和《斷臂山》拋卻藝術層麵的造詣不講,也是國際主流社會對於中國文化的進一步了解和接受過程。另外還有:國際影視巨星李小龍和成龍、NBA巨星姚明、奧運會冠軍劉翔和物理學家楊振寧等等,他們是在各個領域獲得國際認可的中國籍公民或華裔,實質上都是在展現中國國家品牌。上述這些行業明星,通過點點滴滴的商業或者社會活動,慢慢地將中國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在這裏我們不難看出,企業家品牌、明星品牌和普通公民品牌都是中國國家品牌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許從表麵看這是“非正式”的對外交流和交往活動,實際上卻是向國際社會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和商業理念的絕好機會。
總而言之,中國國家品牌是需要整個國家進行推動和投入的大事,沒有每一個人的參與,沒有及時對玷汙國家品牌的行為進行製止和杜絕,國家品牌是很難在全球範圍內建立起來的。國家層麵的係統規劃和全麵引導,才是實現中國真正為全球的公民所接受和讚揚的最終目標。
大國思維
不管什麼時候,國家品牌形象和國家利益高度契合,因此,建構中國國家形象品牌這個課題,也必將成為中國當前和今後很長一個時期對外宣傳的一個重大內容,也應該成為中國謀求更好地融入世界、在發展自身利益的同時發展人類共同利益、以此贏得絕大多數國家的政府和全世界各國人民充分理解、進而廣泛認同中國和平發展、和平崛起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選項。
觀察近代國際關係就會明白,曆史上所有的盛衰都和其自身在國際社會中的國家形象密切相關。“國家品牌”“走出去”不僅是經濟實力的較量和顯示,更是文化即“軟實力”的較量和顯示。因此,這一事關國家利益以及所有本國每一個國民利益的事情,必將成為中國今後的一項戰略選擇。
未完待續,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錄新浪原創訂閱更多章節。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