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中國就是要堅持對外和平與對內和諧,使其結合並相互促進,引導十幾億中國人日子過得好一點,對人類的貢獻大一點。由此可見,中國的“和平崛起”是維護世界和平堅定力量的崛起,將大大有益於世界。
中國崛起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
中國“和平崛起”與戰爭掠奪無關,靠的是開放價值與製度體係的形成,靠的是中國自身的發展,這與曆史上世界大國興起的道路大為不同,從而為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崛起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將創造新的大國發展模式,對國際關係理論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因而具有重要的國際意義。
現在的中國,由於在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和吸引外資兩個方麵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而中國經濟實力的上升必然會給周邊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帶來一定的壓力和挑戰。不過,公平競爭始終是國家發展的動力源泉之一,何況中國的崛起在給周邊國家帶來挑戰的同時,還帶來了機遇。
第一,中國的和平崛起推動了自己周邊國家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增長的方式。比如,新加坡在2001年開始製定旨在建立一個“新新加坡”的全麵計劃,其內容主要包括: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價值含量,減輕電子產品的依賴程度,在石油化工、醫藥和生物技術等尖端領域尋求發展。
第二,東亞是中國經濟活動的主要平台,中國的崛起需要通過與東亞鄰國一道不斷重新調整既有的國際分工格局,通過協同發展、共同繁榮的方式得以實現。事實上,中國的崛起正日益推動著東亞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現有的垂直分工格局朝水平分工方向演進。回頭看中國的崛起過程,它是從勞動密集型的紡織產業逐漸到技術密集型的電子、航空、生物、通訊、新材料等領域產業全麵振興的過程。東亞的發展中國家隻要能夠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就完全能夠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
還應指出,中國“和平崛起”,不僅改變著亞洲地區格局,也改變著世界秩序。這種地區合作也歡迎美國和歐盟等國的加入。事實也是如此,美歐將從東亞、南亞的區域合作中獲得越來越多的利益。就拿貿易來說,2004年,中國從日本、東盟和印度的進口分別增長了、、,而中國從歐盟、美國的進口也分別增長了、。中國的和平崛起與亞洲的發展,不但為國際社會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同時也創造了大量就業和發展機會。
進入新世紀,國與國之間的經濟關係逐步走向相互滲透、橫向聯合、廣泛合作、利益共享的新階段。國際貿易更多地具有“產品內分工”和“跨國公司內部分工”的性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伴隨著彼此貿易和投資的深化以及多種合作形式的開展,中國已漸漸與周邊國家成為榮辱與共的共同體。
地區性大國和平崛起是對地區和平與發展的貢獻,世界性大國和平崛起是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貢獻。事實上,中國是哪一個層次的大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的和平崛起已經並且必將是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貢獻。
資本主義誕生之後,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蘇聯)、美國和日本相繼崛起,但是,曆史上這些國家的崛起,是在競逐霸權主義理論指導下實現的,並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國際關係的緊張,乃至戰爭。假如說上述國家的崛起代表了對一個舊時代的回憶,相信中國的崛起代表的將是對一個新時代的憧憬。
大國思維
麵對世界,中國還有一個更高的戰略考慮。中國的發展方向是要跟世界更和諧地相處、融入世界體係,在這個體係中扮演一個負責任大國的角色。事實上,這裏還有一個更深的價值觀的含義:若中國真正富強了,絕對是一種積善成德、施惠於人的力量。
這個問題的討論,事關一個大國以一種什麼姿態出現在世界民族之林。眼下,中國提和諧世界,這是一步聰明的棋。不論出於功利還是道義,一個國家還是要講德,講價值觀,你的價值觀是不是有吸引力,是不是讓別人向往,這是一個國家能不能崛起的最重要的因素。
未完待續,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錄新浪原創訂閱更多章節。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