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國際地位大大提升為中國帶來新形象1(1 / 1)

毛澤東曾說過:“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複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而今天,邁入新世紀的中國終於憑借自身努力躋身於世界民族之林,並且已經枝繁葉茂,逐漸長成參天大樹。

中國成為“參天大樹”

中國的實力、形象、利益等方方麵麵都在發生著曆史性的轉變。20世紀80年代,國際上舉行的一些研討會,對中國的關注比較邊緣。但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在國際社會上已經越發顯示出重要的地位,很少有重大的國際問題討論不涉及中國。近幾年,倫敦舉辦的許多國際問題研討會常常把中國列為中心話題。在澳大利亞,凡說國際關係必談中國。

經濟方麵,中國已經成為拉動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且極具活力的因素。中國的需求影響著全球市場,也直接影響到國際能源、資源的生產、交易價格和投資走勢。中國不僅成為國際政治研究的重點,也成為國際交往的重要參與者。在安全問題上,投入的分量也在不斷加重。這些變化給中國帶來的正麵影響是主要的,同時給了中國更大的發展空間,讓中國能更好地實現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同時也能更好地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力量。

在紛雜的國際關係中,常常存在一個“利”與“勢”是否能平衡的問題。“利”代表的就是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的各種需求和行為,而“勢”則代表著世界的走向和人心向背。中國這些年在外交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部分原因就在於順應時勢,這也印證了一句古話:得道多助。

中國國航營業部近20年來在國外的工作量和地位都有了很明顯的變化。1986年,有一條航線是從北京飛往法蘭克福,中間經過羅馬。羅馬由於隻是路過地,所以隻能算是半條航線,每周隻有一班,全年的客流量都不多,隻有1000多人,貨運量也較少。目前,中國國航有兩條航線,分別是從北京到羅馬,從上海到米蘭,這兩條航線任務十分繁重,每周有10個航班。到2005年的時候,客流量已經達到了14.7萬人,貨運量接近5000噸。而中國國航的營業額也大幅度上升,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航空公司。

同時,西方民眾對中國的關注程度也在不斷上升。中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青藏鐵路順利通車,還有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這些都讓西方對中國的發展刮目相看。中國發生了太多的奇跡,這些都震撼著國外媒體,中國廣闊繁榮的市場也深深吸引著西方工商各界。近些年來,許多大企業和各種中小企業都紛紛將目光投向中國,在中國尋找發展的商機。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許多年輕人將中國作為他們前程的風向標。西方媒體幾乎每天都有關於中國新聞的報道,正麵報道的比重也越來越大。這些都是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具體表現。

從中國加入聯合國說起

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複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這一事件對中國來說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它標誌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意味著中國已經獲得了大多數國家的認可。這件事無論對中國來說,還是對世界來說,都是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大事,它標誌著中國的崛起為世界和平發展帶來了力量。

加入聯合國之後,中國在世界的舞台上,同廣大發展中國家一起展開了反帝、反殖、反霸的鬥爭,為建立新的聯合國經濟秩序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聯合國的成員國也進一步認識了中國,中國的外交政策越來越得到各國的認同。中國和西方國家的關係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改善,盡管當時美國竭力阻止中國恢複聯合國代表權,但是在中國加入聯合國之後,中美關係也有了極大的突破,雙方也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美國總統尼克鬆的親自訪華更為中美關係的發展帶來很大的突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