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看中國與中國看自己2(1 / 1)

國外的一些對立的觀點在中國國內媒體很少出現。即便是對一些國外書籍,也隻是翻譯出對華友好的部分,而那些不友好的部分往往都會被刪掉。普通的中國人便把知道的這些信息都當作是外國的善良本意,他們很難想象自己會成為其他國家的“威脅”。

中國的公眾一般都會認為,中國並沒有進行任何的侵略活動,並且跟各國的往來也是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是完全正當的。進入世界貿易體係之後,中國更是在經濟政策方麵做出了很大的退讓,可這些並沒有換來西方國家的認可,他們越來越變本加厲地指責中國。在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麵,為何西方能做而中國就要一直做個好人,委曲求全,成全別國?當西方國家認為中國應該為很多事情負責時,中國公眾都不認為是自己的過錯,而是西方強加到中國身上的。更多人認為西方這樣評論有失公正,甚至有嫉妒嫌疑。

西方國家國防係統龐大,且其同樣龐大的官僚體係也造成了西方國家在看待中國問題上的悲觀論斷。美國的國防支出占全世界的一半,誰都知道這背後自然離不開官僚體係的支撐。官僚係統中的官員的主要工作任務就是尋找潛在的問題,而日益崛起的中國正在走向世界,自然逃不過這種尋找的眼光,發展的道路上也多了一些阻礙。

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都非常關注國家在國際上的形象,舉辦北京奧運會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中國的國際形象。但是這種對中國的負麵看法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中國國際形象的提升就麵臨著一個結構性的障礙。負麵印象也可能轉化成實際利益上的損害,更為嚴重的是,負麵印象對那些主張對華政策強硬的人來說是一種政治支持。雖然中國的相對實力已經大大提高,但畢竟中國有求於世界的方麵要多於世界有求於中國的方麵,再說對中國印象不好的觀點都在西方,而西方國家又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所以,在看待對中國的負麵評價方麵,要有一定的客觀性。不要讓公眾對中國的負麵評價最終被強硬派利用,否則中國的發展之路將會更加艱難。

消除差距建議

中國已經在努力地傾聽世界的看法,中國現在能做的就是在政治和外交領域方麵擴展,堅持用開放的心態來聆聽別國的意見。同時,中國也應該利用各種機會向外界展示自己,讓世界看到一個真實的中國,而不是他們自己所理解的中國。奧運會期間,一些國外媒體不僅報道奧運賽事,也報道了中國的一些文化特色,這對於世界來說都是了解中國文化的好機會。因此,中西方的媒體都應該有所調整,西方媒體應該減少對中國的負麵報道,以公正的心態來對待中國。中國本土的報道也要多報些憂,少報些喜。多一些公正的評價,這樣便能讓中國公眾有一個客觀的分析。

中國在國外的經濟活動的透明度應該提高,因為許多國外的負麵報道往往都是沒有事實根據的,而中國又無法主動糾正或者反擊,這樣就會讓真相被掩蓋,並且也會被評論引用成為惡意的信息來源。

中國的現在,是近兩百年以來的“黃金時代”,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將目光投向這個東方大國,中國也在世界的聚焦中越發成熟和開放。中國正在無形中構建一個個文化交流平台,無論是文化還是經濟,中國都需要與國外加強交流。現在的中國不隻是中國的中國,也是世界的中國,中國的轉型關係到世界的命運。

當然,中國在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的同時也暴露了不少的弱點。如中國仍然是一個貧窮的國家,人口不斷增長帶來資源的危機,貧富差距正在日益拉大,應對各種危機的能力還並不成熟等等。中國本身也應當正視這些因素,樹立客觀的觀點。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正在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環境,正在努力改善自身在國際上的形象,這一點是值得肯定和讚揚的。

大國思維

中國是不斷前進的,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是西方媒體仍舊帶著批評的眼光來看待中國,甚至不惜用不實的報道來抹黑中國,大部分觀點都有失公正。很多國家都視中國為本國的威脅,而中國要做的就是要加強自己在政治和外

交方麵的活動,讓各國能有更多的機會了解這個曆史大國。中國應該維護自身在國際上的形象,承擔該承擔的責任,身為一個泱泱大國要更加開放,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反駁那些不實的報道,相信長此以往,一定會擁有嶄新的麵貌!

未完待續,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錄新浪原創訂閱更多章節。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