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思維
若世界不和諧,將嚴重威脅全世界的安全、穩定和繁榮。第61屆聯合國大會主席阿勒哈利法說:“一個和諧的世界不僅是一個完美的理想,同時也是世界各國在當前國際局勢麵臨眾多挑戰時的現實需要。”在未來的時間裏,國際形勢將會變得更加複雜,其中有積極因素也有消極因素。中國要更加善於應對挑戰,抓住機遇,化挑戰為機遇,變機遇為現實。
七、擺脫強國路上的“弱國心態”
自19世紀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社會經曆了一係列的政治動蕩,輕視理性思維的傾向日趨嚴重,最終形成了集體共有的性格特征,這就是所謂的“弱國心態”。這種心態曾使落後的舊中國越發落後,使等待開啟的民智越發愚鈍,也使自身文化中的創造欲望消失在萌芽之初。不過,最不應該的是,在國力強盛、經濟蒸蒸日上的今天,這樣的思維習慣仍潛伏在人們的心底,並在某些關鍵的時刻顯現出來,甚至占據主導地位。
“世界第一”情結反映弱國心態
弱國心態的中國
也許是因為中國長期積貧積弱,國人“世界第一”的情結就顯得異常濃厚。
針對中國某些人對“世界第一”的過分追逐,國內外很多媒體都認為這是一種“弱國心態”的表現,並且指出中國需要“大國強民”的健康心理。
雖然我們不必以媒體的評論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不過它們所提到的現象和問題卻不得不令人們反思,應該說還是有些現實意義的,符合某些地方的事實。不可否認,在中國的一些地方,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追求“世界第一”的超規模建築建設,發掘“世界第一”的不懈努力,都顯示了某種“吉尼斯”情結。這種靠所謂的“世界第一”來炫耀,並不能真實地反映人民生活的真實狀態。
複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標誌性建築——圖文信息中心大樓,位於上海鬆江大學園區。觀察整座大樓,其正麵外形很像一隻
雙眼皮的“大眼睛”,表現了視覺藝術的透視感。它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眼睛建築”。
鐵路上海南站建築物屋頂的“采光頂”,猶如一把“無柄”巨傘。這頂直徑278米的巨傘,撐開的傘麵有6萬平方米,全靠傘邊緣54根永久鋼柱支撐。巨大的屋頂,不用一塊玻璃,而是用了一種比玻璃輕的新型材料。采光頂能有選擇地讓光線進入,透光率高達65%,又能阻擋紫外線,令陽光中70%的熱能無法滲入。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圓形透光屋頂”。
人們對“世界第一”的追求這樣執著,也體現了一種自豪感,或是一種美好的期望。於是,這種外在化的所謂“標誌性建築”就成為滿足自豪感的捷徑,從反麵也證明了中國人十分想擺脫“弱國”的形象。但是,現實與理想往往存在很大差距,就在人們都認為這種自豪感體現了“大國風範”時,卻被指出恰恰是“弱國心態”的典型表現。
總的來說,弱國有以下幾個特點,其一是對自己的成就和優點極力誇大溢美;其二是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三緘其口,避而不談;其三是對別人的批評非常在意,遇事不能冷靜反思。有關專家指出,缺乏自信心是“弱國心態”的本質,於國家而言是“弱國心態”,於個人說是“弱民心態”。這種心態的表現是:自卑、嫉妒、逆反、虛榮,不正視現實及自己。以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要走向“強國富民”的健康心理,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