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麵上看,狹隘民族主義與民族精神是非常容易混淆的,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看見狹隘的民族主義者打著發揚民族精神的旗幟來鼓動群眾。其實,客觀來說兩者在本質上是有不同的,狹隘民族主義是封閉排他的,而保守的民族精神是開放進步的。
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在麵對西方文明強勢地位時,我們應該努力吸取其他各民族、文明的精髓,同時對於本民族的東西要“取精華,棄糟粕”,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時不迷失自我。在一個國家的發展過程中,民族文化和精神是國家的脊梁,失去它,國家也會像散沙一樣失去凝聚力與向心力。因此,中國既要發揚魯迅先生提出的“拿來主義”,更要注意保持民族精神。
回顧曆史,中國曾深受狹隘民族主義之害。看一下中國強盛時期的曆史,就知道這些時期中國都是開放的、外向的,是與世界融合的。但從15世紀以後,中國開始走向封閉內斂,失去了銳意進取的精神,將自己沉浸在“天朝上國,萬夷來貢”的狹隘民族主義的情緒中,這也將中國的進步與發展之路堵死了。到了近代,哪怕洋人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門戶,狹隘民族主義者依然頑固不化,拒絕改革變化,把西方文明視為是奇術淫技,終於被曆史所拋棄。20世紀,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領導人民獲取革命的勝利,就在於他們在堅持民族精神的同時,引進了西方先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把握住了中國的國情。
整個近代史中,中國深受帝國列強的欺辱,可若是把民族主義推至極端,非但於處理國際事務無益,也無法為中華民族的複興贏得一個和平安定的環境,更會極大地阻礙中國的進步。因此,我們要以史為鑒,吸取教訓。麵對西方的強勢地位,中國要做的不是閉關自守,而是應該堅持開放,努力學習、借鑒外國精華,改變自己的弱者地位。
在今天,我們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是一個全球經濟的時代,抵製任何一個國家的公司或品牌,所發揮的作用都是很小的,其實這些公司和產品在進入別國後,都會有本地化的改裝以更加適應消費國的需要,事實上這個過程中消費國已經或多或少地與之融為一體了。
麵對曆史問題,我們的訴求可以通過合理方式來體現,但切記不可極端,不要被一部分人的狂熱來引領這種情緒。我們應該教育自己的後代,中國有五千年的輝煌,讓他們從小就為國家和民族自豪;我們應該正視祖國的曆史和現在,這樣我們就會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今天;我們應該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到最好,用小我的貢獻使國家更強大。國家能感受到民眾的訴求,中國正在崛起,政府也在用更理性的外交方式去處理問題。
總而言之,今天的中國需要的是振奮民族的精神,拋棄狹隘的民族主義,發揚中華民族的精華之處,吸收借鑒外來文明,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強盛中國,這就是真正的民族精神,這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
大國思維
2008北京奧運會的火炬因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而熊熊燃燒;西藏因全國人民的關心和支持而更加繁榮發展;敵對分裂勢力因全國人民的真正的理性的強大的愛國主義而變得虛弱無力以至最後覆滅;真正的愛國主義會消除狹隘民族主義帶來的不良因素,促使全國人民大團結,為祖國的明天而共同努力奮鬥。
未完待續,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錄新浪原創訂閱更多章節。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