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一直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我們的祖先在與自然和貧窮的抗爭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因此在中國傳統的思想道德中,有很多關於要擺脫貧困擁有幸福生活的夢想。比如墨家人物主張“兼愛、非攻”等思想,這就充分表明了人們盼望沒有財產私有、大家互相平等勞動,共同創造財富的理想生活。此外,中國古代還有“大同”的理想,這一思想是對先秦以及後來的諸子百家思想的完整詮釋。這些思想都表現了中華民族向往共同富裕、共同享受財產的願望。盡管願望如此強烈,中國還是經曆了一段十分艱苦的曆史。
回顧那段不堪的曆史,相信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百般滋味,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中國從一個輝煌大國淪落成一個任人宰割的殖民地?除了政府的腐敗無能外,奢華和揮霍應該也是不可逃避的一個問題。它提醒人們:無論是強國還是弱國,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都應該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奢華總有一天會葬送掉眼前的幸福。盡管現在的中國早已是不可同日而語,但中國卻不能忘記過去的曆史,更不能忽視眼前的現實問題。越是大國強國,越是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
貧窮現狀,不容忽視
雖然中國經曆了30年的改革開放,經濟上已經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但就整體而言,中國的貧困現象依然不能忽視。中國有13億人口,在一個擁有著眾多人口的國家,形成貧困的原因是複雜的。中國的貧困麵積廣,貧困人口多,在較短的時間內根本就無法達到理想的根除效果。但是中國仍舊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加快步伐,在整體上大大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這一點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成績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中國仍舊需要麵對很多現實問題。同許多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並沒有很大的優勢。經過調查,中國的教育經費在世界上排名第149位。在中國還有個別地方沒有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再加上中國地域寬廣,人口眾多,教育所涉及的層麵也非常廣,難度也就更加大了。中國在教育方麵還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年代,經費的運用的確需要好好規劃。中國存在的現狀是有當官的轎車,沒有孩子的學校。中國一直提倡科教興國,但是在現實麵前,很多事情卻不是那麼容易就能達到目的的。不光是教育問題,在經濟以及科教體美等方麵,跟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也有較大的差距。雖然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顯著提高,但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貧窮問題,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新中國經濟發展時期的一個口號就是“落後就要挨打”。誰都不願意忍受貧窮,但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需要在相當長的時間裏麵對貧窮落後的局麵,在較短的時間內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在曆史上,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業大國就意味著農民是國家中的生力軍。根據史書記載,正是因為中國的農業發達,便引起了鄰國的羨慕甚至明目張膽地來到中國強取豪奪。這些曾一度造成了中國的苦難。既然如此,那麼中國就更應該將錢花到“正經地方”,該花的一分也不能少,不該花的一分都不能多。會過日子的人會當家,同樣的,會過日子的國家也能發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