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初五走之前,我想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如果今年女兒一旦出國,今後團圓的機會就可能越來越少。再說,借機照全家福機會增加全家的凝聚力和親和力,也不失一次善舉,何樂而不為呢?所以又一次鄭重提出照全家福的建議,照例得到大家的一致響應。
但究竟在家裏照還是去照相館照卻有了分歧,父親節儉慣了,認為能在家裏照就在家裏照,何必勞民傷財呢?所以一再堅持在家裏合影。雖然我帶著相機,但攝影水平有限,家裏條件也有限,還得找人來家裏幫著照,照的效果也不一定好。在我和妹妹的勸說下,父親最終同意去照相館照相。
到了照相館,在攝影師的安排下,父母和孫女外孫坐在凳子上,兩個孫子蹲在父母前,我和妻子與妹妹弟弟三對六人站在最後一排,攝影師連拍數張。然後又給父母合影,單獨拍照。還給在四麵八方上學的四個孩子合了影。幾經篩選後,確定了要洗印的照片。最後由我埋單。
在給照片命名時,七嘴八舌,意見不一,按傳統的叫法應為全家福,但多數人認為叫合家歡更好,那就叫合家歡吧,闔家歡樂多好啊!給孩子們的合影起啥名,又是一陣爭論,有說叫牛年大吉,有說叫牛氣衝天,有說叫快樂時光,最終定名為後者——快樂時光,是啊,他們是陽光少女少男,就像早晨八九點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
青少年既是一個家庭和家族的希望,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孩子們陽光快樂,家庭和家族乃至整個民族才會朝氣蓬勃,發展繁榮;國家國家,國是由家組成的,隻有每個家庭歡樂幸福,整個國家才會安定發達,無數個合家歡就會聚合成舉國歡樂安康。
2009.2.1雨中思緒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早過了,已是春夏之交,春雨貴似油的三秦大地卻下起了罕見的連陰雨,竟然不顧法門寺大典消雨措施,依然淅淅瀝瀝地下著,真是天若有情天亦悲啊!習慣上下班走路的筆者心緒猶如陰雨天氣一樣陰沉,近日媒體上又多起來的地震災區報道使人不禁憂鬱悲傷。
轉眼又是一年,5月12日,一個使國人永遠難忘的日子不期而至。驀然回首,一年來,我們和災區人民一道挺了過來,我們為災區人民捐款捐物,為災區人民捐建農家書屋,為災區人民著文呼籲。
說實話去年地震後一度我想休假去災區采訪,但由於工作纏身,局裏也有紀律,非常時期要求堅守工作崗位,做好本職工作也是對災區人民的支持和幫助。但對一個作家而言,沒有親臨災區采訪寫作,畢竟有些遺憾。
為了彌補遺憾,盡可能的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前不久,筆者和陝西省地震局多次聯係商談,達成共識,為全省建成的農家書屋捐贈防震抗震圖書。5月7日,在大雁塔北廣場舉行了首次捐贈儀式,給西安市雁塔區建成的6家農家書屋捐贈了防震抗震圖書和掛圖,以增長農民群眾的防震意識和抗震能力。
猶記得,2003年,渭河大水災和陝南地區大澇災,我和同事去陝南救災,為當地捐款,引進救災資金,捐贈圖書,將救災筆記和報告文學《渭河大水災》合編出版,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贏得讀者的好評,被《報告文學》、《文學報》、《西安日報》、《文化藝術報》等報刊轉載、連載。
今日省委巡視組來我局巡視,到我處談完工作,當聽同事介紹我是作家時向我索要著作,我沒有送他們近年新著,卻毫不猶豫送給他們2003年寫就2004年出版的《渭河大水災》,請他們指正留念,也權且對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紀念。
欣聞國家將5月12日作為減災日,筆者以為這是對地震死難者最好的紀念,逝者已去矣,對於後來者尤其是我們的子孫後代,就要在減災方麵做些實實在在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部人類文明史的進程,永遠伴隨著人與自然災害的抗爭。而如何科學有效地抗爭至關重要。據說地球已進入地震多發期,一年來世界各地大小地震不斷就證實了此說。相信隻要不懈努力,科學避震,人類就會將包括地震在內的自然災害降到最低程度,人類的前途是光明和美好的。
2009.5.12捐贈圖書獻愛心
我和陝西省圖書館(以下簡稱省圖)有緣,上世紀90年代,我在省新聞出版局研究室組織編寫《陝西省誌.出版誌》、《陝甘寧邊區出版史》和《西北大區出版史》時,資料匱乏,便四處搜集資料,省圖書館便成為主要目標之一,那時我的大學老師武複興先生做省圖館長,為我這個學生開了綠燈,提供了方便,在那裏我們翻閱或借閱了不少珍貴史料,翻拍了大量的曆史圖片,為我們順利編成出版史誌作出了貢獻,所以我對省圖心懷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