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又是令人驚訝的後花園,不到一畝地的後院裏栽植著桃樹、杏樹、李麥樹、櫻桃樹,還有一架已掛果的葡萄樹。樹下種植著西紅柿、黃瓜、辣椒等蔬菜瓜果。眼前的空地上是數十盆的名花異卉,有認識和不認識的各種蘭花、梅花,等等。難怪孔明已近古稀的父親不顯老,也難怪孔明寫了那麼多的花呀草呀,生活之樹常青,使得生命之樹常青,創作之樹常青啊!
2009.6.30陳爐印象
久聞陳爐大名,相見卻很晚。從上世紀80年代,我多次北上陝北,往返路經銅川,就謀算著去訪陳爐,但陰差陽錯,一直未能如意。
但我與陳爐的產品——耀州瓷卻早早結緣,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一位大學同學從銅川下鄉歸來,送我一個船形的青瓷筆筒,他說是耀州瓷產品,這是我第一次聽說耀州瓷。後來因各種機緣我還收藏到其他的耀州瓷,最珍貴的是宋代的落花流水耀瓷碗,我在陝西曆史博物館看到過類似的瓷器,據專家講宋代的耀州瓷如今已是很珍稀寶貴的了。
今年晚秋,正是層林盡染的美麗季節,我有幸參加全省教育收費檢查,在檢查印台區的學校時,有緣來到陳爐,與我原先想象中的陳爐截然不同,想象中的陳爐像銅川一樣,煙霧彌漫,比較髒亂,當然如今的銅川也非昔比,比我的老記憶好多了,但比起陳爐還是差遠了。
陳爐是潔淨的。過去用煤燒窯的曆史正在改變甚或一去不複返了。看不到煙囪,看不到黑煙,也很少在黃土高坡上看到的黃塵滾滾,滿眼是青綠色,天是藍藍的天,樹是青青的樹,草是綠綠的草,在這方黃土高坡上,路多是用青色瓷片鋪的,牆大多是用咖啡色半成品罐子壘的,以至瓷片鋪路罐罐壘牆成為陳爐的一道風景,成為包括我們在內的遊人駐足留影的地方。
陳爐是美麗的。黃土高坡給人的總體印象是樹木花草稀少,但陳爐卻例外,幾乎家家戶戶門前院後都栽滿青樹綠草和奇花異卉。晚秋季節,即使在關中鮮花已經很少,但在陳爐卻開滿了粉紅的月季花和金黃的菊花,陪我們的當地女士忍不住采摘了一束野菊花,說要美化城裏自己的居室。
陳爐是立體的。陳爐鎮依原而建,房屋多是窯洞,下家的窯背就是上家的院子,而上上家的院子又是建在上家窯背上的,層層疊疊,猶如梯田,上下相連,互為基礎,雞犬相聞,時常往來,甚至上家或下家做好吃的了,就喊一聲讓彼此的孩子送去,在此環境下,鄰裏之間自自然然就和諧如一家人。我們路過一家的窯背上,正在院內喝茶的主人招呼我們去他家歇腳品茶,要不是行程緊張,我們真想體驗一下悠然自得的農家生活。
陳爐是新生的。自唐宋以來,陳爐就是北方瓷都,令人驚歎的是陳爐的薪火一直未滅。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陳爐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民營瓷廠紛紛建立,據悉如今陳爐已有民營瓷廠七八家,不斷研製生產出新的耀瓷產品,既有生活實用品,也有美化生活的裝飾品,但不論是實用品還是裝飾品,都暢銷省內外甚至國內外,使陳爐成為與景德鎮齊名的瓷都。
2009.11.8再謁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