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8.25藍田紀行
仲夏的一天早晨八點左右,按照約定,師友們在香王收費站會合後奔向藍田。很快進入屬於西安市郊縣的藍田,城市的暑熱已拋在車後。
九點左右來到費秉勳老師的家鄉火燒寨,但絲毫沒有火呀燒呀的感覺,感覺分明是來到了清涼世界。寨名據說是因清末回民起義一把火燒了村寨而得的,不過已看不出一點火燒的痕跡,曆史的煙火在百年歲月的風雨中已蕩然無存了,呈現在我們麵前的是整潔的村莊,古樸的建築,青翠的山巒。
費老師的故居是典型的關中建築,即陝西十大怪中的房子一邊蓋,大門之內首先是三大間門房,右手的隔了房子,住著老人。左手空著,相當於客廳,是招待客人的地方,我們無意多坐,稍息後就轉到院子中間,右手是三間廈房,左手是菜地,種著西紅柿等蔬菜和叫不上名字的花兒,穿過費老師的故居,出後門,展現在我們麵前的景色似曾相識,哦,這不是魯迅故居中的百草園嗎?像又不完全是,可以說比百草園更有野趣,更像百草園,或比百草園更豐富,不僅有向日葵、黃花菜、馬芝菜等各種認識叫得上名的和不認識叫不上名的植物,也有開紫色花兒的、紅色花兒的不認識的也叫不出名的植物,還有認識的槐樹和不認識的其他樹木,旁邊地裏路邊種植著辣椒等各種蔬菜和玉米等各種莊稼,讓人目不暇接,大家紛紛拿出相機不停地拍照,留下這美麗的花草和景色以及如此美麗動人背景下的幸福的人們。
“百草園”後邊是一座不大卻很深的水庫,水清卻看不見底,像費老師的道德文章一樣深不可測。據費老師講,這兒原來是一條河,後來建壩變成水庫,水庫裏有魚,因很少有人在這裏釣魚,魚可笨了,誰會釣魚,一定會滿載而歸的。可惜大家都無此嗜好。正說著,天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繼而是密密麻麻的中雨,大家戀戀不舍地回到門房內,熱烈地交談著所見所聞,興奮不已。
不一會兒,開飯了,是地道的農家飯,有點發黑卻很筋道的蒸饃,玉米糝子和麵條做成的糊湯麵,金黃的餄餎,佐以小菜,吃得可口熱火。剩下的饅頭吃不了兜著走,熱情好客的主人給每人帶了幾個饅頭作為留念,歡迎大家再來。
主人好文,知道來的都是文人,臨別前便拿出筆墨紙硯,龍鳳文化專家龐進先生揮毫刷出一個大大的龍字,孫見喜先生和孔明老弟邊擬文邊題跋,記錄了我們一行遊覽的情狀,然後每人在題跋上摁手印,留下手跡,留下難忘的紀念。
告別主人後,我們一行驅車沿著藍田的環山路前行,雨中的山青翠如畫,山頂上雲霧浮動。不久經過厚鎮,氣溫已降到十度左右,可以說從夏天到了深秋甚至初冬,給人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幻覺,這不僅是心理上的幻覺,而且是身體上的實實在在的發冷,穿著連衣裙的妻子已經忍受不了驟冷的天氣,找到服裝店,選購了一件襯衫和一條牛仔褲穿在了身上,緩解了寒冷。
也許是被故鄉的美景陶醉了,也許是受複雜的地貌和多變的天氣迷惑,給大家帶路的孔明也幾度迷失了方向,差一點將大家帶往渭南和西安,錯把他鄉當故鄉。幾經辨別和打問,才走到藍田縣城,來到孔明妹妹家,熱情的女主人倒水殺瓜,又將自家後院的桃子摘給大家品嚐,在品嚐了鮮美味道後,大家忍不住來到主人家的後院以窺其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