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三赴大荔“三下鄉”(2)(1 / 3)

到烈士陵園裏的嶽父墳上祭念。本想燒點紙以表達懷念之情,但小姨子已於上周日燒過紙,按商州風俗每年清明節子孫隻能燒一次紙,秀才人情一張紙,就像我回不了老家祭祖而以祭文代之,我想在此就把未謀過麵的嶽父介紹幾句,嶽父姓全諱占魁,1914年生,1934年參加紅軍,為革命出生入死,曾當過彭德懷的警衛員,新中國成立後曆任黑龍口區長、商洛地區運輸公司書記,1971年患絕症醫治無效,不幸去世。生前有美譽,身後無遺產,墳墓坐落在烈士陵園最裏頭,默默無聞,但墳形像雄獅,墳上迎春花枝條茂盛,一派生機勃勃。

4月6日

上午應邀與王立誌遊商州廣場,在廣場矗立的商鞅像前留影,商鞅變法,眾所周知,但商鞅封地在商州卻鮮為人知,就像成為王敗為寇一樣,人們總是為成功者歡呼,而對失敗者嗤之以鼻,殊不知,沒有商鞅變法,就不會有秦國的強大,也就不會有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帝國的建立。還有人說改革者沒有好下場,但沒有改革者的犧牲精神,哪會有曆史的前進,哪會有後來者的好日子。

我們一邊上二龍山,一邊從商州的文化資源談文化產業等話題。沿路兩邊已建了不少農家樂等旅遊服務設施,山上還建有關公廟,廟聯寫道:赤麵表赤心赤兔追風千裏不忘赤帝,青燈觀青史青龍偃月一生無愧青天。橫批是萬古精忠。精確地概括了關羽的一生。適逢陰曆三月初一,善男信女擠滿了不大的廟裏,不時有鞭炮響起,使寂靜的山裏熱鬧起來。站在廟後的製高點上,俯視曾是水庫的仙娥湖,恰似四龍戲珠,堪稱奇觀。

忽然接到孫見喜的電話,說他已到黑龍口,真是有緣千裏來相會。不久在廣場與老孫相會,在農家樂歡聚,邊吃邊聊,話題涉及打賈平凹這張名片進而到文化品牌的做大做強,從高速路將在秋天通車到作為陝西乃至西部的後花園的開發,又由文化資源開發與旅遊資源開發的有機結合到整個商州資源的整合,令人對商州的未來充滿信心。

據說當地政府已出台獎勵補助農家樂等激勵舉措,正在製定一係列富民強市的優惠政策,加快旅遊服務配套設施的建設健全,迎接高速路開通後的旅遊高潮,迎接商州的新一輪大開發大繁榮,使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商州變得更美麗,成為名副其實的令人向往的流連忘返的後花園。

2007.4.9

四顧龍泉造山林

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又到了,植樹節雖然不像別的節假日放假休息,也不規定發放獎金有什麼實惠刺激,反而要勞其筋骨,苦其心誌,甚至餓其體膚。但和往年一樣,3月12日,我們新聞出版局絕大部分幹部職工一早就赴涇陽參加省級機關統一植樹活動,從今年參加人數看比前三年多了不少,可見大家植樹造林的意識越來越強,或者說植樹造林活動日益普及了。

出西安時天下起了零星小雨,出城不久轉成了小雨,聯係到近兩年雨雪增多的氣候變化,我想這與植樹造林或者退耕還林不無關係吧。看著車窗外泛綠的柳樹,青青的麥苗,不禁聯想到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的詩句。但願一年一度的植樹節使三秦大地變得更青更新,充滿詩情畫意。

9點左右,到植樹地點——龍泉鄉的張家山,這兒是陝西省直機關植樹基地,今年已是四顧龍泉植樹了。張家山位於渭北旱塬,山大溝深,經過幾年的綠化,大部分山坡已鬱鬱蔥蔥,溝底的水渠是涇惠渠,旁邊水庫內的一潭碧水在黃土高坡映襯下格外的清澈,好像一塊巨大的綠寶石。

在與當地幹部閑聊中得知,不遠處便是鄭國渠渠首遺址,後來的涇惠渠就是在秦代鄭國渠的遺址上修建的。無獨有偶,我家鄉旁的洛惠渠也是在漢代龍首渠遺址上修建的,可見古今水利專家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也說明我國的水利事業源遠流長,後繼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