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四學期思索(4)(2 / 3)

2006年,英國女王造訪伊甸園並發表演講,呼籲人們珍視生活、保護環境。2011年,伊甸園創始人蒂姆獲得榮譽爵士勳章。

如今,伊甸園的日常收入主要來自門票、會員費、出售紀念品、培訓費和捐贈。其中門票是第一大收入,它是英國第四大生態旅遊景點,年接待量超過100萬人。

走出“氣泡”回望,充滿未來主義色彩的蜂巢式穹頂,展示出人類對於自然的正麵力量,集園藝、生物信息、藝術創作、娛樂休閑、環保教育於一體的環境再生典範。歎為觀止!

“晚上住這邊,還是回倫敦?”收回讚歎的心,回到現實問題上來。

“呃……今天參觀用時比預計要長,現在回倫敦,到那兒恐怕已經很晚了,舟車勞頓……不過明天中午還安排了和BRE餐敘,下午Powerday考察。”

“那就還是到倫敦住宿吧!工作重要。”

8日下午,在英國建築科學研究院(BRE)未來住宅主任奧利弗·諾瓦科維奇陪同下前往Powerday公司考察,這是倫敦地區最大的建築混合垃圾、公共垃圾處理公司。我們參觀的是它位於倫敦北郊的工廠,工廠在兩條鐵路之間的樹葉形地塊上,對居民區的影響降低。萬科同事打趣:“剛從伊甸園出來,就一頭紮進垃圾廠,反差太大了!”不過,這不正是我們生活的世界的真實寫照嗎?

Powerday市場營銷部主任賽門·李圖帶領,挨個車間參觀。“這個垃圾廠總投資約3億元,年處理能力為160萬噸,運營3年即收回全部投資。”

“嗯?這麼高的投資回報率?”

“倫敦地區垃圾平均運輸成本為每噸31鎊。”

“好家夥,這幾乎是懲罰性的收費標準。”

“對極了。對於倫敦居民來說,這很心煩。但從投資角度看,垃圾處理是很有吸引力的項目……哎,哎,司機先生,開錯路了!”

進入垃圾場時司機開錯了路,開到了垃圾車的稱重平台上。大家會心一笑:“今天我們都算入場的垃圾量。”

李圖先生繼續帶領參觀:“公司擁有3個大型垃圾處理工廠,這是其中之一。最昂貴的設備、最高效的垃圾運輸網絡,可以一周7天一天24小時接受垃圾回收處理服務。Powerday的工作涵蓋垃圾的產生、現場管理、運輸和回收處理。”

“涵蓋垃圾的產生?這話怎麼講?”

“對於建築垃圾,我們可以從項目規劃之初就介入,幫助業主提出減少垃圾,提高廢物利用的完整方案,並且全程跟進項目,實行一站式服務。”

“效果如何評估呢?”

“我們會給業主出具完整的垃圾處理報告,跟蹤記錄各個環節,對數據進行分析,評價當前項目,並為下一個類似項目提出改善建議。對於建築混合垃圾和公共垃圾,目標是做到100%回收,目前實現了90%,不到10%仍然需要填埋……”

考察伊甸園和Powerday一行,是為了給東莞建研中心和未來的北京綠色建築公園提供借鑒。一圈走下來,卻發現問題不在方式方法上,而是理念上的巨大不同。探索綠色建築未來之路,我們想好了嗎?

初訪劍橋

考察結束,下一個行程是前往劍橋大學,並在商學院演講。

事情的起因要從2012年初一次回國公務時說起。一天,助理馮楠問我:“劍橋商學院EMBA考察團下周拜訪萬科中心,您有沒有興趣見一見?”

“好啊,十分樂意!”

率團的是劍橋商學院MBA主任賽門·勒蒙特教授。參觀交流、問答環節結束,教授問:“聽說王先生結束哈佛日程後,有意到英國繼續遊學?”

“啊,是,目前正在接洽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嗐,去什麼倫敦政經?要去英國,當然是去劍橋,別無他家!劍橋商學院現在開始就對您敞開大門!”

我感謝了教授的好意,但沒有明確表示。不管劍橋還是倫敦政經,在我看來都是好學府,去哪一家都很榮幸。話說回來,我心裏也不乏有一點點虛榮:最好的哈佛我也去過了,下一個是劍橋還是倫敦政經,區別有那麼大嗎?

半年後,收到勒蒙特教授發來的邀請:希望王先生有機會到劍橋商學院來演講,並洽談遊學事宜。

11月9日早上,車行進入劍橋校園,即刻感受到震撼:與其說我是震撼於那些古老、莊嚴的建築,不如說是震撼於遊蕩在古老校園裏的精靈——處處令人感覺到,仿佛真有一個求知的精靈在校園遊蕩。成立於1209年的劍橋,哈佛大學最初即得名於此,是不是有一些東西,是在哈佛無法體會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