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症為什麼久治不愈(3)(1 / 1)

然而正如米瑟斯說的,超發的貨幣並不是平分給國民的,而是“首先到了政府及相關的利益集團手裏”。這個過程,就叫做“通貨膨脹被用於形成國家資本”(劉易斯語)。這個因投資饑渴而求錢若渴的國家資本急遽擴張,加速了市場資源與財富的分化,在國家這一頭迅速積累,而民間那一頭則相對貧乏。正如你所看到的,浮腫或虛胖的病理,就是並存著營養過剩與營養不良這樣一副失衡的樣子。

先看國家這一頭。全國財政收入2000年時突破1萬億,到2011年僅11年間就翻了10番,突破10萬億,這還不包括國企財產收益與土地收益。如果算上國企產權、資產和土地,政府差不多擁有了整個社會資產性財富的60%以上。一個擁有全球最多外彙儲備與最大美元債權的政府,養育著全球“最賺錢銀行”“最賺錢石油公司”“最賺錢電信公司”“最賺錢煙草公司”的國企王國。國企總資產,相當於2010年國內GDP的62%,這其中,央企1年的收入,相當於民營中小企業500強1年收入的總和。滬深兩市2011年年報顯示,中石油、中石化和5大銀行這7家上市公司賺的錢,超過了其餘1505家上市公司淨利潤的總和。看國家這一頭,能看出國家的營養過剩吧?

再看民間那一頭。10年來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僅增長1.6倍,農村居民純收入僅增長1.2倍。國內平均工資僅占人均GDP的25%,不足世界平均58%的一半水平;國內GNI(人均國民總收入)也隻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這兩項的排位,都排在全球100名之後。看民間這一頭,能看出民生的營養不良吧?國家的營養充足與民生的營養貧乏之間如此失衡,表明國計不能充分惠及民生,不能充分包容民生,表明國計與民生之間的循環發生了梗阻。所謂的“國富民窮”,是不是產生於內循環梗阻?

內分泌亢進與內循環梗阻,像是體內所謂的“任督二脈”,都源於一個“內”字,產生於機體內的病原體,與外部的次貸危機不是一回事。事實也是如此,政府2007年部署“雙防”(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防止物價由結構性增長轉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時,次貸危機還沒有爆發嘛。撤火降溫的雙防突然180度轉向,轉為添柴助燃的救市,是由於突發了次貸危機。但吳敬璉一直認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不同意2008年的危機是突降災難。”他為什麼不同意說次貸危機是猝不及防的?因為這種說法會誤導人,讓人以為自己體內的病灶不是土生土長的頑疾,而是傳染了歐美的流行病。

總之,所謂的“任督二脈”出問題了,經濟體發生了內分泌亢進與內循環梗阻,就不是一般的感冒發燒了。病情被治來治去地治出了頑症,還能再迷信治愈嗎?國內信奉“政策市”,說股市是政策市,樓市是政策市,金融市場更是政策市,似乎到處都是市場不靈政策靈,到處宣揚調控無所不能,市場一無所成。你想想看,迷信政策,迷信調控,迷信“征服自然,駕馭市場”,骨子裏到底是在迷信什麼?不就是權力的自我迷信嗎?前邊說過熱綜合症是由於人有盲目信仰,人有自負,其實說到底,不過是權力有自負,權力有自我信仰,權力有自我合法化、自我合理化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