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五十八 洮河口(2 / 2)

竟然是本該在澎湖的李彥直!

原來李彥直在上海點齊兵船後南下,到了澎湖卻不馬上增援呂宋,而是把自己那艘掛著“四海來朝”大旗的巨艦留下,嚇得探訪的佛郎機船隻都以為他人在閩南,李彥直卻留吳平鎮守,自己率領三十餘艘大福船、大廣船構成的龐大船隊,夜行曉止,繞過廣東海麵,直奔合浦。

到了合浦以後,他向俞大猷問明西南戰況,然後便采納了參軍盧複禮的建議,彙合留在合浦港的八艘大海船,運了俞大猷手下的一萬五千名官兵,從合浦出發,直撲洮河口!

這洮河口雖有些安南水軍,但哪裏是李彥直的對手?吹一口氣就滅了,登岸以後,莫正中跪下賀喜,道:“恭喜侯爺旗開得勝。”

李彥直哪裏把這麼個小小的勝利放在心上,揮了揮手,不置可否,殷正茂問是否就岸安營,李彥直道:“安什麼營!要安,到升龍去安!”

此言一出,周圍武將士氣大振,都叫:“不錯,到升龍去安!”

莫正中被這股氣勢壓住,頭縮了縮,取出一幅安南的地圖來,指著地圖上離洮河口最近的州縣說取這裏,取這裏,而後大明水師就能立定腳跟了。

李彥直卻問:“這裏離升龍還有多遠?道路難走不?沿途可有要塞?平常可有重兵把守?”

莫正中一一答道:“這裏離升龍有三百二十裏路,沿河而上,路倒也不難走。沿途都是村落州縣,並無要塞。我安南的重兵,一般都布置在南邊、北邊,麵東這一路一般沒什麼重兵。”

李彥直笑道:“既然如此,那你就帶路吧,逆河而上,取了升龍再回來報捷。”

莫正中驚道:“現在就去?”

“兵貴神速!”李彥直道:“現在不去,什麼時候去?”

盧複禮也來了,插口道:“都督,不如先往憑祥州、分茅嶺一帶,與俞都司前後夾擊,把安南北路大軍解決了,然後再南下升龍,不是更保險?”

殷正茂則道:“還可派一隊兵馬向南,騷擾安南南路重兵,與黎氏、占城裏應外合,那時安南南北俱失,升龍可不戰而下。”

李彥直卻道:“分兵兩路,不如集中為一部。我這次來就是算準了安南中部空虛,阮敬的要害都已在我們眼前了,為何不直接插上一刀,這才是最快捷的戰法——還理什麼南軍北軍?就算萬一我所料不中,咱們這支人馬,就是在百萬大軍包圍中也突得圍出來,無須有太多顧慮。勇往直前!取升龍去!”

便命莫正中派他弟弟莫文明帶舊部百人為向導,唐舉以西南係兵馬八千人在前麵做先鋒,殷正茂監五千人為第二撥,莫正中隨行,喝降沿途州縣,盧複禮監五千人為第三撥,李彥直率領大軍兩萬人為中軍繼進,四支部隊,相距為半日路程,留林道乾在洮河口掌管水師。

三萬五千人以急行軍向西北進發,唐舉所帶的八千桂係兵馬,是俞大猷到廣西後募集的,兵源都是廣西全境千挑萬選的好漢,再經過俞大猷魔鬼式的訓練,配上海軍都督府發下的精武器,其戰鬥力可想而知。廣西與越南地形與生態環境相似,所以這批士兵到了這裏有了類乎本地作戰的適應性。

這洮河三角洲一馬平川,又都已開發成了農村,不再是密林狀態,莫氏舊部又熟悉道路,因此進軍甚快,沿途州縣鄉村,見到有一支軍隊匆匆往都城方向趕去,都不知出了什麼事情,這裏乃是安南腹地了,地方官員手裏都沒有重兵,見到了都無力阻擋,甚至反應不過來。

莫正中在第二撥部隊裏,所到之處便宣稱:“莫氏大軍來複國倒阮了!”

莫家在安南雖然算不得仁聖之主,但阮敬為政倒行逆施,所以安南境內士民多念莫氏,竟有不少州縣聞訊易幟,出糧犒軍,待得問明白軍隊的主體是大明的人,要再反悔時已來不及了。再則明軍雖然入境,卻也並不擾民,隻是讓莫正中派遣親莫氏的士紳官臨沿途州縣,安南士民見大明軍隊果有些救民於倒懸的意思,加上強弱懸殊,缺乏組織,便都沒有貿貿然起來反抗。

洮河口守軍向升龍告急的使者,到升龍竟然隻比唐舉快了不到一天,阮敬聽說大明軍隊已在洮河口登陸,嚇得屁滾尿流,這時他手裏隻有幾千兵馬,哪裏還顧得南北邊疆可能不穩?急急派人出城去調南北兩支大軍回援,並號召臨近州縣出人出力來“勤王”。(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