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確定下個星期強推,三月1號上架,現在收藏、點擊、推薦都還比較少,請喜歡本書的諸位多多幫忙宣傳一下。^_^至少請幫忙投推薦票。才來起點,局麵沒打開,很辛苦,但阿菩會繼續努力的。強推期間,每天至少三更!
————————
李彥直的老師多了去,取他縣試的知縣,取他道試的提學,以及這一次推薦他卷子的同考官和點中他作舉人的主考,都算是他的老師。不過這些都隻是禮貌,隻是規矩,隻是例行公事。
在蔣逸凡等人麵前,隻有兩個人李彥直會叫他們做老師,一個是徐階,另一個是李良欽。前者告訴了他什麼是官場,後者告訴了他什麼是武藝。本來還應該有第三個人,那就是李彥直兵法的入門老師俞大猷,不過對這個人李彥直有個更加親密的叫法:大哥!
所以,他的老師就隻有兩個人。而住在鬆江府的,當然是徐階。
徐階離開延平以後,一路高升,先在浙江做了一年多的提學僉事,跟著改任江西副使,仍然是提督學政,再跟著就回了京城,做了司經局洗馬兼翰林院侍讀,以正四品服色俸給供職。這兩個職位,第一個是在東宮行走,有機會接近儲君,而第二個更是被視為宰相後備!當時徐階才三十七歲!仕途走到這裏,前麵的道路便是一片光明了!
可偏偏就在這個時候,徐階的母親去世了。撇開私人情感不說,按照明朝的定製,徐階也必須回去丁憂,而且這一憂就得憂三年,而今年正是徐階丁憂年滿的第三年!丁憂期滿,孝服一除,如果朝廷還記得徐階,他就得得走馬上任。所以李彥直要趕在他的動身之前來見他一見。
至於去蘇州、湖州、宜興和景德鎮,那就是出於商業考慮了。蘇州之繡,湖州之絲,宜興之陶,景德鎮之瓷,那都是天下第一品!也是走私出口中利潤極高的貨物。這些年李彥直雙腳不沾海水,卻有心要建立一個海內采購網絡,以抗衡海外正日趨板塊化的走私集團。
李光頭在海外盡管仍有很深厚的根基,但近幾年卻有越來越********的趨勢,李彥直一時沒法直接下海幫他叔叔,再則直接在海上去和許棟等博弈那將會是過於激烈的紅海戰爭,也會與他邊考科舉邊經商兩條腿走路的策略相抵觸,所以他決定避開直接的競爭,轉為在海內建立購銷網絡來配合走私商們的活動。
這時候的走私商人,生意做得越大就越難上岸,整個團體都需要一個願意並且能夠與他們配合的海內購銷網絡,李彥直這樣做簡直就是順應時勢,大得眾走私商的歡心。可又有幾個走私商人看出:當這個海內網絡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發展到他們的進貨和出貨都離不開的時候,這張網絡的主人將不下海就能控製他們!
這十年裏李彥直已經把福建省內的商路打通,接下來就要把觸角延伸到浙江和南直隸。這幾個地方既是這個時代最高檔商品的生產地,也是全世界最有消費力的地方!若能在這一帶成功建立起購銷網絡,那麼同利就能實現雙向貿易:用日本的白銀購入絲繡和陶瓷,再賣出香料把白銀賺回來。
不過,在中國做生意,一定要有政治保護傘,若是有錢無權,有財無勢,那生意做得越大就越危險。這也是李彥直一定要考舉人的原因。不過這回能考取個舉人固然滿足了他的願望,但一不小心中了解元,卻是非他所願。
從多年前開始,李彥直就深刻地理解到低調的重要性,如果他能決定的話,他甚至希望能中個倒數第二名的舉人,最好是貼著安全線通過,那樣他就既有了功名又不太引人矚目,可惜科舉的流程,卻不是他能完全掌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