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奧巴馬的榮耀 (4)(3 / 3)

正當選戰在美國如火如荼地進行之時,視頻、電視和網絡上一段關於奧巴馬的牧師耶利米·懷特的錄像引起了奧巴馬及其競選團隊的極大關注。在這段錄像中,懷特對美國和白人社會進行了非常消極和分裂性的攻擊。懷特之所以如此引人關注,是因為他是奧巴馬兩個女兒的受洗牧師、奧巴馬的親密朋友。正是他的《無畏的希望》的演講讓奧巴馬皈依了基督教。奧巴馬還把這個題目用作其另一本非常暢銷的著作的名字。人們對奧巴馬的交友標準提出了強烈質疑,並把懷特對白人的極端看法同奧巴馬本人聯係起來。為了能直言不諱地揭露美國社會種族問題的真實方麵,並給奧巴馬本人一個交代,他決定對此事做出正麵回應。

2008年3月18日,在費城國家憲法中心,奧巴馬做了題為《一個更美好的聯邦》的精彩演講。在演講中,奧巴馬承認,“緊張的種族關係問題還是浮出了水麵,”“種族問題在這個國家目前已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了。”他指出,“過去幾周中出現的一些言論和浮現出來的問題反映了這個國家種族問題的複雜性,而我們尚未將其真正解決——這也是亟待我們去完善的方麵。”奧巴馬在演講中直截了當地批判了美國社會存在的不平等、不公正現象,認為“今日非裔美國人群體中存在的眾多不公正現象可直接追溯到奴隸製和‘吉姆·克勞法’時期一代代謬種流傳的不平等。”“種族隔離的學校”、“合法化的歧視”、“黑人男子缺乏工作機會的現狀,以及因不能支持家庭生活而產生的羞恥感和挫敗感”使得懷特那一代人對政府心存疑竇。因此,黑人以極端的方式發泄自己的絕望和憤怒也在情理之中。他提醒白人社會,黑人的作法是有根源的,他們的憂慮是真實而非虛構出來的。同時,他也呼籲黑人嚐試著去理解白人的作法,理解白人社會對於聯邦政府向黑人做出某種補償的反映。

奧巴馬直麵美國種族問題的真誠、魄力和勇氣,以及在演說中所進行的耐心呼籲很快贏得了美國乃至世界範圍的一致好評。奧巴馬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在他的演講後不久,比爾·理查德森這位民主黨內舉足輕重的人物將支持的天平傾向了奧巴馬。理查德森準備同奧巴馬攜手跨越“種族主義的藩籬,信守這個國家的神聖誓言,為每個人提供平等的機會,無論其膚色如何,來自何處。”

2008年6月4日,奧巴馬終於戰勝希拉裏獲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成為美國曆史上首位黑人總統候選人。

接下來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的對決中,奧巴馬更是一路凱歌高奏,攻城略地,最終以365票對173票,67.8%對32.1%的大比分勝出,成為美國曆史上首位入主白宮的黑人總統。2008年11月4日是所有美國黑人值得歡慶的日子。這一天,奧巴馬在他的老家芝加哥發表了勝選演說。他在演說中申明,美國仍然是一個“萬事皆有可能的國家”,美國開國元勳建國時的夢想依然存在。美國依然是一個團結的國家。他在演講的開篇即說:

如果現在仍然有人在那裏懷疑著美國是不是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的地方,疑惑於我們國家的締造者們的夢想是否還鮮活地存在於這個時代,對我們民主的力量打上問號的話,今夜就是你的答案。

這是這個國家前所未見的、在學校和教堂(投票站前)排起的長隊得出的答案;是等了三、四個小時的選民得出的答案,許多人還是有生以來第一次投票,因為他們相信這一次一定會不一樣,相信他們的聲音會是這次(大選)不一樣之所在。

這是這個國家前所未見的、在學校和教堂(投票站前)排起的長隊得出的答案;是等了三、四個小時的選民得出的答案,許多人還是有生以來第一次投票,因為他們相信這一次一定會不一樣,相信他們的聲音會是這次(大選)不一樣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