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這一切,使得我們把注意力從我們所麵臨的公共挑戰——戰爭與貧困、不公正與不平等——轉移開來。我們再也不能把發展自己建立在摧毀別人之上。我們再也不能在謊言、恐懼或者仇恨中做交易,它是必須從我們的政策中清除出去的毒藥,是我們必須摧毀的高牆。
為此,“我們必須一起祈禱,一起工作,一起遊行。”他向美國民眾發出號召:
兄弟姐妹們,我們不能獨自前行。
在爭取和平和正義的鬥爭中,我們不能獨自前行。
在爭取機會和平等的鬥爭中,我們不能獨自前行。
在拯救國家和世界的鬥爭中,我們不能獨自前行。
因此,我請求你們與我同行,與我一起遊行,把你們的聲音加入進來,我們將在一起唱起那首推倒分裂之牆的歌,重建一個真正不可分割的美國,在這裏大家都能享受到自由和公正。
2月10日,奧巴馬在伊利諾伊州州首府斯普林菲爾德那棟舊議會大廈前發表演說,正式宣布競選2008年美國總統。他在演講中說:“在林肯呼籲結束分裂、團結一致的老議會大廈前,美國人的希望和美國夢仍在繼續,今天,我鄭重宣布競選美國總統。”奧巴馬選擇這時候在這裏宣布此消息,可謂用心良苦,頗費心意。這裏是奧巴馬當選州議員,開始政治生涯的“福地”。林肯曾經在這裏工作多年,並於1858年在這棟老建築內發表了著名演說《分裂的房子》。這裏還是1860年林肯競選總統的總指揮部。林肯當年正是從這裏出發,奔赴華盛頓就任美國第十六任總統的。奧巴馬在其演說中多次提到林肯,並提到了馬丁·路德·金。在演說的結尾處,奧巴馬號召大家都參與到尋求變革美國的運動中來,他指出,
“僅憑我們的一己之力是無法實現改變的。分裂注定要走向失敗。但是那個個子高挑、身材瘦削、自強不息的斯普林菲爾德律師用自己的經曆告訴我們,創造一個不同於以往的未來是完全可能的。他讓我們意識到語言的力量,更意識到堅定的信念所蘊含的力量。
盡管有著種族和膚色的不同,信仰和身份也存在差異,但我們同屬於一個民族。……
……我之所以參加這次選舉,不僅僅是為了總統職位,而是為了和大家一道變革這個國家。”
應該說,從當時來看,奧巴馬的此番決定確實相當“膽兒肥”了。奧巴馬的資曆乏善可陳,在參議院工作還不到四年,在100名參議員中排名倒數第二,占第99位。“我承認這一聲明有點自以為是——甚至有些狂妄。”他這樣誠懇地向他的聽眾坦白。但是,奧巴馬還是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書寫美國曆史的征程。
像此前所有競選一樣,奧巴馬要想如願入住白宮,首先必須獲得民主黨內的提名。在民主黨內,爭取提名的“大佬”級人物包括新墨西哥州州長、民主黨超級代表、西班牙裔人比爾·理查德森,前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來自南卡羅來納州的參議員約翰·愛德華茲,前第一夫人,現任美國紐約州參議員希拉裏·克林頓,來自俄亥俄州的眾議員丹尼斯·庫希尼奇,來自康涅狄格州的國會參議員克裏斯托弗·多德,來自特拉華州的國會參議員喬·比登等。對於年輕的奧巴馬來說,這裏提到的每個人都是一座高聳的山峰,很難逾越。
2007年4月26日開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開始公開辯論。經過數輪之後,其他人逐漸淡出,隻剩下奧巴馬、希拉裏和愛德華茲三人了。奧巴馬不僅在最基層的群眾中具有強大的號召力,更受到美國社會精英和社會名流的推崇。他們紛紛慷慨解囊,在競選經費上助奧巴馬一臂之力。同時,隨著選情的發展,奧巴馬逐漸獲得了民主黨內許多重量級人物的認可,這其中包括前總統候選人約翰·克裏、民主黨內德高望重的參議員愛德華·肯尼迪及其侄女、前總統卡羅林·肯尼迪。
2008年1月28日,愛德華·肯尼迪宣布支持奧巴馬角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愛德華毫不掩飾他對奧巴馬的讚譽,“奧巴馬是一位新的國家領袖,為美國帶來了截然不同的競選運動。這場競選運動不是他自己的,而是關乎我們所有人的。”“有了奧巴馬,我們就可以告別充斥著歪曲和誤讀的舊政治,告別種族對立、族群對立,乃至異性戀和同性戀的對立。”“我嗅到了空氣中的改變。”肯尼迪的公開表態是奧巴馬當時獲得的民主黨內最有分量的支持。時隔一個月,著名黑人民權運動領袖,來自佐治亞州的國會眾議員約翰·劉易斯宣布從希拉裏陣營倒戈,轉而支持奧巴馬。這一突如其來的舉動對希拉裏打擊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