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奧巴馬的榮耀 (1)(2 / 3)

在奧巴馬兩歲那年,也就是1963年,有兩件事對他今後的生活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這年,老巴拉克由於成績產生出色,提前完成了夏威夷大學的所有課程,準備到哈佛大學繼續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無奈哈佛大學提供的獎學金不足以支付老巴拉克一家三口的生活費,懷揣報效祖國夢想的老巴拉克不得已隻好隻身前往哈佛深造,將妻兒留在了夏威夷。在1963年8月28日,群眾示威行動在“華盛頓工作與自由遊行”(MarchonWashingtonforJobsandFreedom)的運動中,在林肯紀念館的台階上,金發表了“我有一個夢想”(IHaveaDream)的著名演講。是年底,金成為《時代》雜誌封麵人物。

1965年,老巴拉克從哈佛大學畢業,帶著一個叫露絲的白人女子回到他的祖國肯尼亞效力。後來他與奧巴馬的母親安離婚了。奧巴馬從此開始了漫長的單親生活。1967年,安帶著六歲的兒子來到印尼同她的第二任丈夫、印尼人羅洛·索托羅團聚。在那裏,奧巴馬度過了他的童年時光,直到10歲時同母親返回美國定居。

由於家境一般,奧巴馬不得不在雅加達本地的小學上學。教學條件欠佳並不影響少年奧巴馬樹立鴻鵠之誌。一年級時,他在老師的指導下寫過一篇《我想當總統》的作文。後來,奧巴馬在讀三年級時又寫了篇課後作文《我的夢:長大了想做什麼》。文章中奧巴馬申明自己將來的理想是成為一名總統,並想讓所有人都快樂。

不久後,安和奧巴馬的繼父羅洛的關係便陷入了危機。漸漸地,安對兒子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由鼓勵其融入印尼文化到強迫奧巴馬每天淩晨四點起床,學習3個小時英語,並開始學習美國的函授課程。閑來無事時,母子倆會坐下來,安給奧巴馬講美國民權運動領袖的故事,把金博士的演講稿讀給他聽,講述黑人女英雄羅莎·帕克斯的故事,或者幹脆放哈麗雅·傑克遜的講演錄音。雖然此時美國的民權運動已經明顯地轉入低潮,但安總是選擇那些積極的、催人奮進的方麵告訴年幼的小奧巴馬。同時,安開始越來越多地講述奧巴馬的父親老巴拉克的事情,提示奧巴馬老巴拉克是個了不起的黑人,應該成為奧巴馬學習的榜樣。

這時候,圖書館的一幅圖片使奧巴馬有效地心靈發生了很微妙的變化。有一次,小奧巴馬在美國駐雅加達大使館的圖書館做作業時看到一幅很奇怪的圖片,一個長相和他差不多的男子卻有著白人的皮膚。看完了圖片旁邊的文字奧巴馬才搞明白,原來這是則廣告,圖中的男子聲稱自己用了一種“漂白劑”,使自己由黑人“變成”了“白人”。很多黑人看了這則廣告後爭相去嚐試,結果不言而喻,都以失敗告終。此後,小奧巴馬開始以一種不同的眼光觀察著他周圍的世界,慢慢覺得自己從父親老巴拉克那裏遺傳過來的膚色不那麼招人喜歡。很多有他這樣膚色的人甚至在想方設法逃避別人的略帶異樣的眼神。小奧巴馬有些迷茫了,“我是否也該逃避呢?”

二、夢尋自我

1971年,10歲的奧巴馬隻身回到夏威夷外祖父母身邊,外祖父通過“找關係”把他送進了當地最好的、早已名聲在外的私立貴族學校畔拿荷學校就讀。

仗著自己獨特的身世和初來乍到,小奧巴馬向自己的同學們誇耀說,他的父親是個偉大的人物,肯尼亞某部落的王子,接替爺爺成為部落的首領,而他自己則是小王子。他還賦予了“奧巴馬”非常神聖的含義,是“噴火的長矛”之意。殊不知,“噴火的長矛”是肯尼亞首任總統“肯雅塔”這個名字的意思。這還不算,奧巴馬還把奧林匹亞諸神的傳說嫁接到他父親的身上,甚至吹噓得本神話還神奇。這充分說明,奧巴馬幼小的心靈被強烈的自卑感充斥著,擠壓著。同時,他更希望通過父輩的榮耀使自己的膚色得到周圍人的認同。

湊巧的是,這一年,老巴拉克從肯尼亞飛回夏威夷做康複治療,並同母親安、小奧巴馬短暫相聚。期間,老巴拉克應奧巴馬所在小學班級老師海弗蒂之邀到學校做了次演講。老巴拉克以其淵博的學識、翩翩的風度、風趣幽默的語言,旁征博引,從人類的非洲起源、非洲大草原的各種野生動物、盧奧部落的農耕文化,談到了驚心動魄的肯尼亞民族解放運動。演講征服了在座所有的人,更讓奧巴馬心中父親的模糊的、甚至有些支離破碎的形象似乎高大起來、豐滿起來,也真實起來。奧巴馬從內心希望父親能時刻陪伴在自己身邊。他的心底樹立了一個人生目標,希望成為父親那樣的人。但是,很快地,老巴拉克又飛回了肯尼亞。這次成了奧巴馬父子的永別。關於父親形象的拚圖再次變得混亂不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