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 兩個戰鬥群(1 / 2)

納西莫夫少校的建議,也正是龍雲現在想做的事。

雖然自己就是這一計劃的提出者,真的進入“魯斯蘭”運輸機內部,見到了項目組的出色工作,龍雲一路走過來都在挺讚賞的頻頻點頭,他走進隔間四下打量一番,看到這間麵積不大的隔間與其他“房間”一樣,由於沒有吊頂的緣故,天花板直接就是運輸機那筋梁交錯的頂部艙壁。

除此之外,另有一條底部固定的金屬爬梯,抬頭看上去,在挺複雜的一套作動機構旁邊,似乎還有艙門式的結構。

見到了“魯斯蘭”機背中後段新增的這一處艙門,對少校先前介紹的情況就有了很直觀的理解,接下來,龍雲嚐試著爬上去走了一遍操作流程,發現這樣登機的難度並不高,當然等飛機真飛起來也許會更費點事,但既然試飛員們已經成功完成過不止一次,那麼,他也應該能順利進入座機才是。

搭乘An-124B出擊,如果隻是把一架Su-27M2馱在機背上,飛行員在座艙裏度過前往戰區的漫長旅途,那未免也太辛苦了些。

試驗過登機流程,感覺這套裝置改裝的相當不錯,龍雲從爬梯上下來,和納西莫夫少校說了幾句話,機艙裏就響起一陣電鈴聲,一名隨行克格勃探員過來報告,“魯斯蘭”的飛行準備已經就緒,上麵也發來了最新命令:

“中將同誌,司令部剛發來了一攬子行動計劃,您看,我們什麼時候出擊?”

“怎麼,——計劃上沒詳細說?”

身為這次秘密行動的計劃者,龍雲一開始還沒完全進入狀態,他和來報告的人員對視了幾秒鍾,才意識到自己現在是這架An-124B“魯斯蘭”的乘客和最高指揮官:對維克托*雷澤諾夫航空兵中將來講,作戰命令就直接下達給他,至於具體的戰術安排,就需要他自己根據戰況來拿一拿主意。

既然如此,反應過來的龍雲很快意識到,在戰鬥在即之時,司令部傳過來的計劃自然不會再隻是語焉不詳的描述,他需要好好研究一下:

“好吧,現在是晚上八點四十分,司令部的計劃呢,我需要先了解一下戰鬥流程。”

雖然事出倉促,之前已經做好了一切出擊準備,也有了參與遠海決戰的一攬子作戰規劃,現在需要獨自做出決策,心事重重的龍雲才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是何等重大,他趕緊招呼瓦蓮京娜去拿資料,跑到臨時改裝的“作戰指揮室”裏研究眼下的遠東戰況。

海洋上的較量如火如荼,現在卻有時間在待命的“魯斯蘭”運輸機上研究戰局、決定何時出動,這聽起來好像有一點荒謬。

關起門來研究情報,這時候的龍雲卻顧不上那許多。

作為一名VVS高級軍官,早在伊爾庫茨克提出要參加戰鬥時,作戰經驗豐富的他就知道,這絕對不是一場維克托*雷澤諾夫的個人表演,而應該是把自己作為一個必不可少的螺絲釘,嵌入到紅色帝國在遠東戰區的龐大戰爭機器中;就在此時此刻,除去浩瀚大洋上的紅海軍第一、二海空戰鬥群之外,這場戰役的重要角色——紅海軍遠程轟炸機部隊,四個轟炸機團的Tu-22M3都在幾處瀕海基地中蟄伏,一旦維克托發出指令,經過總司令部核準,這些掛載著KSR-5、Kh-15反艦導彈的噴火巨獸就將傾巢而出,在紅空軍Su-27M/UBM戰鬥機的掩護下直奔遠海,對美國航母戰鬥群發起大規模空中火力投射。

Tu-22M3,Tu-22M(Tu-26)家族的改進發展型號,相比原型T-22M/M2的改動比較大,不僅最大飛行速度從馬赫一點六提升到馬赫二點二,最大航程也達到了七千公裏,換算下來,使用機內彈倉掛載方案的遠程轟炸機作戰半徑可以達到三千公裏。

如果不考慮護航問題,那麼Tu-22M3從蘇聯遠東基地起飛,就可以直接奔赴戰場,而不需要進行空中加油。

三千公裏的航路,對一等戰備的紅海軍轟炸機部隊來說,接到命令後立即升空,隻要三個小時就能進入交戰海域,那麼對維克托來說,他搭乘的“魯斯蘭”速度比較慢,就要比反艦導彈機隊提前一小時左右出發,此外還要協調水麵作戰編隊和潛艇部隊,可想而知,這樣一場戰役的規模會有多大,協調起來又是多麼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