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到組委會的許可後,邊超和劉威依次點火啟動引擎,在啟動車輛撤離之後就以標準的雙機編隊起飛。
“宸龍”搭檔的第二次出擊,和性格沉穩的邊超相比,進入這行才沒多久的劉威心理顯然更加緊張。起飛過程中,集中精神關注前麵零幺號“猛龍”戰機的動作,劉威緊跟邊超的步伐拉杆飛離地麵,這才是他第三次駕駛殲-10A升空應戰,希望別再像之前那樣打醬油就好!
帶著這樣的想法,劉威的操控還是有點生硬,不過他一步步回憶起之前的訓練動作要領,很快就讓自己鎮靜下來。
“起飛一切正常,轉至航向九零,爬升並保持高度五千五,注意索敵。”
“零二號收到,完畢!”
聽到邊超的沉穩聲音,劉威響亮的回答一聲,然後跟隨長機一起加大迎角、開啟加力保持疾速爬升態勢。
“宸龍”與“音速”,既然是一場同型號戰機的對抗,在沒接到龍隊長指示的情況下,邊超的這一決定還是很尋常;和真正的自由空戰不太一樣,既然劃定了比賽空域,當雙方戰機都打開雷達互相搜索的時候,誰能先發現誰,就看誰的運氣和警覺性更好一點。
比賽的前兩天,氣象預報就告知今天會有小雪,不過在一路爬升穿過雲層、飛到三千米以上空域時,天空就又變得晴朗起來,這對戰機的目視對抗倒是很好的條件;在爬升脫離雲層後不久,劉威就發現了雷達顯示屏上的一抹微弱回波信號,雖然隻是隱隱約約、火控係統也無法穩定截獲,但是這征兆還是讓他有了一絲警覺。
“報告零幺,一點鍾方向,疑似目標!”
“零幺收到,目標確認中。”
一邊在無線電裏呼叫,其實這完全是一種習慣使然,兩架彼此接近的殲-10A完全可以使用數據鏈共享信息,這時候零二號“猛龍”的機載設備已經按照飛行員的指示,把截獲到的目標數據發給了長機。
借助數據鏈傳來的疑似目標方位,邊超座機也很快使用雷達發現了前方的目標;距離暫時還沒讀出,但既然都是殲-10A,以1473雷達的搜索能力來粗略估計,對手現在離他們也就是在七十千米左右。
既然發現了目標,接下來的行動,就沒有什麼好客氣的。
雖然遠程連線一直正常,不過在雙方進入超視距接觸的情況下,也許龍雲是覺得沒有幹預必要,零幺號殲-10A現在還在邊超的掌控之下;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訓練,對座機已經掌控嫻熟,邊超在雷達截獲目標、確認敵我距離為七十二千米後,就指揮劉威緊跟自己的步調,同時把節流閥前推至最大。
隨著一次輕盈的航向調整,兩架銀灰色的“猛龍”引擎全開、機尾藍焰噴吐,向遠處的對手直飛而去。
“宸龍”選擇了正麵應戰,就在數十千米開外的天空中,“音速”雙機這時候也不出意外的發現了“宸龍”雙機的位置,他們的選擇和邊超一樣,都打算要在超視距對抗中先聲奪人;於是對抗雙方開始在雷達指引下互相接近,一場激烈的空中接觸戰即將拉開帷幕!
彼此都能看清對手,這場戰鬥,自然是以超視距攻擊開始。
在半徑五十千米的競賽空域中,一路迎麵對飛的四架殲-10A距離在迅速縮短,等到互相接近到六十千米以內、火控係統提示目標進入了PL-12導彈攻擊包線時,“音速”雙機就毫不遲疑的搶先發動導彈齊射,他們以六秒鍾的時間間隔,連續打出兩批次共計四枚PL-12。
導彈點火飛離,道道白煙乍現,先後發射的一枚枚乳白色導彈,在天空中形成了稀疏的梯次彈幕。
就在“音速”發動攻擊不到十秒之後,雙方已迎頭接近到四十多千米的距離,這時候“宸龍”雙機也已經提速到馬赫一點三,在邊超的命令下,兩架銀灰色“猛龍”也打出四枚PL-12作為回應。
和真正的天空戰場不同,由於比賽規則的限製,電子幹擾與反製措施在比賽裏幾乎沒有什麼用處,麵對高速來襲的導彈,在經由機載RWR告警而發現端倪之後,雙方幾乎都在提供了一段時間中距指令信息、指引導彈按照火控係統解算結果高速衝刺後,就立即進入到規避導彈的機動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