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人的猜測,可以說相當正確。
不僅是在場觀戰者和媒體的猜測,龍雲在賽前思索、製定,並且和劉威在模擬器上演練過多次的戰術,都是基於各自應戰的策略。
爬上登機梯跳進座艙,第一次在競賽時進入到布置頗為現代化、儀表大部分都被多功能顯示屏取代的殲-10A駕駛艙裏,龍雲熟練的擺弄一下控製麵板,然後在等待戰機係統自檢的時候接好呼吸管和其他回路。
麵對眼前格局迥異的控製界麵,龍雲現在倒並不怎樣擔心,本來他在空中也是主要依靠直覺和判斷,儀表的觀察對他來說並不重要。
整理一下沉重的飛行頭盔,看到眼前的透明護目鏡上顯示出綠瑩瑩的全息顯示、隨即出現遊蕩不定的空心十字型捕捉光圈,龍雲確認這套對他來說有點陌生的頭盔瞄準具檢測正常,然後才抬手招呼後側不遠處02號僚機中的劉威。
這次出戰,以劉威對殲-10A戰機的掌握程度,龍雲並沒有打算讓這小夥子去使用頭盔瞄準具,先保證把戰機平穩的飛上去再說;至於他自己,則是很有興致的想要試驗一下這種設備的輔助目標捕獲能力。別的不說,如果是和同樣配備頭盔瞄準具的Su-27SK對戰,這種較量才算是真正在同一起跑線上吧。
“洞兩、洞兩,自檢情況怎樣?”“報告洞幺,檢測完畢,狀態良好!”
感覺這樣的稱呼方式是有點搞笑,龍雲在座艙裏向劉威揮揮手,看到後者比劃一個V字手勢作為回應,他們現在還是比較習慣直呼其名的聯絡方式;不過後麵的競技道路還很長,到了全國大賽上就需要嚴格執行呼號,否則多半會被人笑話。
確認兩架殲-10A的情況良好、與塔台的無線電聯係也正常,龍雲在得到“準予起飛”指示後,就開始平穩增加發動機供油,然後在漸進升高的引擎轟響中鬆刹車起飛。
隨著一前一後兩架戰機開始滑跑、加速,龍雲一邊持續前推節流閥、維持加速狀態向前衝刺,一邊提醒劉威適當增加推力以跟上他駕駛的01號機。由於劉威的02號機體滿載燃油、又掛載了很多導彈,所以比龍雲的01號要笨拙一些,他注意保持最大推力跟隨長機的動作,在滑跑四百多米之後就拉杆、抬頭升上天空。
駕駛戰機持續爬升積累高度,同時加速飛向對戰空域,龍雲一邊調整節流閥保持加速穩定,一邊留意下視顯示器上提供的導航信息。
和老舊的殲-7IIM不一樣,殲-10A的座艙信息化程度顯然更高,這時候附近空域的飛行器信息也呈現在左邊的導航顯示上,這種直觀的圖形化界麵當然是比儀表板上的指示燈強多了。駕駛戰機爬升直到六千米高度,龍雲提示劉威緊跟自己,兩架銀灰色的戰機有如天空中的利劍,以九百千米時速逐漸接近對戰空域。
對今天的對戰策略,龍雲之前的安排並不複雜。
考慮到劉威駕駛殲-10A的飛行小時數很少,在戰機飛行控製係統的輔助下、安全也許是不成問題,但是不能勝任格鬥空戰這樣高難度的任務。所以龍雲製定的作戰策略,現在02號“猛龍”除去機腹中心線的副油箱外,左右共六個翼下掛點有掛載,其中機翼中間掛點還使用了Y型複合掛架,一共攜帶了多達八枚PL-12主動雷達製導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