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雷達上仍然徑直接近、速度居然也已經提升到馬赫一點二的對手,周曉東在疑惑之餘,也對他們兩架戰機的距離之小感到有點迷惑。
這兩個家夥,隊形這樣密集,難道想騙過“猛龍”戰機雷達的偵測麼?
可惜,在目標分辨率相當不錯的JL-10A雷達麵前,靠的再近也難免無所遁形。這時候火控係統已經完成解算、提示可以發射,他立即按動電鈕,然後就感覺到機體輕輕一顫,兩枚PL-12導彈幾乎同時從滑軌上脫出、拖著明亮的尾焰疾飛而去。
借助雷達的感知優勢,“天河”雙機搶先占位,發動了第一波次超視距攻擊!
不過這時候的“宸龍”雙機,也並不是對此一無所知。
在剛才靜默飛行中,聽到雷達告警器的隱約鳴響,龍雲就發覺了對手的存在、以及他們很可能已經被殲-10A的雷達發現。
不僅如此,以他的作戰經驗判斷,既然“天河”雙機知道他們的殲-7沒有超視距作戰能力,那他們肯定會選擇先發製人,在幾十公裏的距離上搶先使用PL-12這樣的主動雷達製導導彈實施至少一批次突擊。
PL-12的作戰能力,龍雲是很清楚的;這種導彈的中段機動性相當厲害,如果他就這樣和劉威直接衝上去,恐怕是要凶多吉少。
有了這樣的考慮,龍雲仔細分辨雷達告警器的鳴響提示,同時和劉威保持密集的飛行態勢;兩架灰藍色的殲-7仿佛梭鏢般在天空中加速疾飛,隨著鳴響提示音變得有些忽高忽低,敏感的直覺提醒了龍雲,對手已經發射了導彈!
——要說怎麼聽出來的?
分辨雷達告警信號,也算是飛行員的特有作戰經驗。
因為主動雷達製導導彈的導引頭都是自帶雷達,在雷達開機後就會發射出電磁信號,這種信號可以被殲擊機的雷達告警器接收到(當然了,告警器本身也需要預置、調諧,否則不一定能正確報警)。
如果同時被多個自導頭瞄準,那麼告警器還會出現鳴響時高時低的情況。
所以就在現在,聽到雷達告警係統忽高忽低的“滴滴”鳴響,龍雲馬上意識到“天河”雙機已經發射了PL-12,現在已經離他們相當近、自導頭都已經開機了!
就龍雲所記憶的數據,這個自導頭的開機距離一般是二十千米左右,不過因為他們的殲-7雷達散射截麵麵積還比較小,現在就算PL-12的導引頭已經開機、開始搜索目標,也未必會馬上發現他們的存在。
導彈迫近,該怎麼辦?
按照之前的布置,龍雲提醒劉威注意控製接敵節奏,然後就下達了機動命令;在座艙裏看到劉威的動作,見到他開始大坡度側轉,改為打橫的側向飛行遠離而去。
就在“天河”長機的雷達顯示屏上,原本聚集在一起的雷達回波信號,忽然間發生了明顯的分離,其中一個強度更高的目標忽然改為橫向移動,然後竟然短暫的從雷達屏幕上消失了!
這是什麼戰術,要玩對抗機載雷達的機動嗎?
周曉東不理解的搖搖頭,他以為“宸龍”的戰機是在進行對抗脈衝多普勒雷達的標準側轉機動:就是以目標飛機為圓心橫向飛行,這樣目標機的雷達就會丟失目標。但是他發射的可是主動雷達製導導彈,他這樣的機動能有用嗎?
就好像有人放狗咬你,你去蒙住那人的眼睛,難道就不會被狗咬嗎。
——是該蒙住狗眼才對吧!
這個“宸龍”戰隊的飛行員,簡直莫名其妙嘛!
周曉東的想法當然沒錯,但是他並不清楚,這時候天空的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
劉威駕駛的殲-7剛才的確是進入了側轉,但是飛行的圓心卻不是對麵的“天河”雙機,而是龍雲憑借估測提供給他的PL-12導彈的大概位置。
之所以采取這樣的機動戰術,因為PL-12的導引頭也是脈衝多普勒雷達,劉威現在的機動模式,可以說有很大概率逃脫導彈的監視;不出所料,從雷達告警器的尖銳嘯叫判斷,龍雲知道對麵飛過來的導彈都直接無視進入側轉機動、多普勒頻移相當微弱的劉威,而盯上了仍然一往無前衝刺的自己。
哈哈,那就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