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超視距攻擊(1 / 2)

每一場航空競技比賽,都是以戰機升空作為計時開始。

隨著雙方戰機的陸續起飛,訓練中心的雷達監測係統很快捕捉到參賽戰機的方位、速度信息,並建立了飛行安全監控數據鏈;在兩組戰機按迎頭相對的方向、先後到達對戰空域邊緣時,就開始正式進入到競賽的接敵對抗之中。

升空之後,保持標準的雙機隊形,龍雲和劉威就徑直向對戰空域接近。

駕駛戰機爬升途中,見到晴朗的天空中沒有一絲雲彩,能見度也相當高,龍雲覺得今天的天候相當有利,他的信心也更增加了幾分。

可別小看天氣對空戰的影響,對殲-7IIM這樣雷達性能欠佳、甚至可以忽略的舊機型來說,有時候靠飛行員的肉眼發現目標反而會比較可靠;更不要說以龍雲的過人眼力,最遠能夠在十五千米開外勉強發現大型戰機的蹤影,這麼遠的探測距離和“七爺”雷達的迎頭探測能力都相差不多了。

航空競技的圓形比賽空域,半徑都是設定為五十千米,對手再怎樣飛也不能、也不會出圈,對殲-7這樣戰場感知、探測能力很差的飛機來說倒是個有利條件。

這次升空出擊,為了保持良好的機動性,龍雲和劉威雙機都隻攜帶了兩枚PL-5B,這種導彈雖然是中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防空利器,但是實話說性能真的是不怎麼樣:不僅隻能尾追攻擊目標,有效射程往往也隻有幾千米。

這種導彈的能力究竟如何,龍雲在之前的訓練飛行裏已經摸得很清楚,的確是不能期望過高。

——但是那又怎麼樣呢?

導彈性能不給力,大不了就衝上去用航炮;如果隻是擔憂武器性能,還不如幹脆棄權回家算了。

保持密集雙機隊形,龍雲指揮劉威緊跟自己的動作,在爬升到六千米高度後頗為奢侈的不顧燃油損耗,適當開啟加力進行提速。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殲-7IIM的發動機推力不足,就算是機體既小又輕,加速能力也並不好;如果不保持高速接敵態勢,一旦被對手突如其來的抓住機會、實施導彈掠襲作戰,接下來的打鬥就會很被動。

不僅如此,龍雲這樣的安排,還有防禦PL-12型導彈的考慮。

按照殲-7IIM與殲-10A的雷達性能差距,龍雲知道他們免不了要先被對手發現,可想而知隨後就會遭到PL-12的密集突擊;PL-12這種主動雷達製導導彈可不像半主動雷達製導導彈那樣,需要載機雷達的持續照射——這意味著對手的攻擊更加隱蔽、也很難提防,要想全身而退就需要劇烈機動,為此戰機必須儲備相當的能量才行。

晴朗的天空裏,灰藍色的殲-7雙機疾速飛行;雷達告警器暫時沒有反應,龍雲兩人也不知道他們已經出現在“天河”戰隊雙機的雷達顯示屏上。

“高度六千一,距離六十五!”

升空後就使用快速掃描模式探索前方、很快抓到了對手的蹤跡,“天河”雙機的僚機雷強是個急性子,馬上在無線電裏大喊起來。

聽到無線電裏僚機的大呼小叫,周曉東倒是不急不慌,隻是沉穩的“恩”了一聲作為回應。但是作為僚機的雷強顯然已經按捺不住,看到雷達屏幕上航跡穩定、分明就是對他們的照射一無所知的目標,他的手都已經放到雷達的截獲按鈕上,覺得現在就是發起超視距攻擊的大好時機:

“我們開火吧,東哥!”

沒有回話搭理他,周曉東隻是在座艙裏自顧自的搖了搖頭。

——這個沉不住氣的家夥,著什麼急呢?

“宸龍”的殲-7戰機他還是熟悉的,這種機型的雷達性能堪憂、等於就是沒有,即使再靠近點,諒他們也發現不了自己。

所以何必要急著開火、然後賭對手自己上來送分?就這樣一直迎麵接近,直到把對手放進PL-12的不可逃逸區再發動一輪導彈齊射;然後就隻要提供一段時間的中距製導,可以直接取勝、返航回家,這樣不是更輕鬆一些嗎?

沒有聽到長機的回應,雷強知道他這位老搭檔是不許可自己的攻擊請求,雖然覺得有點鬱悶、卻還是保持靜默的跟隨長機開啟加力提速,快速接敵並準備導彈齊射。

超音速戰機之間的對抗,時間流逝的非常快。

就在轉眼間,看到對手的密集雙機已經接近到不足四十千米的距離,在這種距離條件上用PL-12迎頭攻擊以馬赫一點二迎頭接近的目標,那可以說是十拿九穩:確認火控係統的解算提示,周曉東果斷的下達攻擊命令:“各自鎖定目標,兩發齊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