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關於頭盔瞄準器,那就很值得去看一看。
這樣想著,龍雲心中一動,他簡單的意識窺探一下,就知道謝洛夫說的正是這樣的東西。於是他欣然點頭:“好的,我們去看一看,也許能提點建議呢?”
“那太好了!請上車吧,中校同誌。”
銀灰色小轎車在道路上飛馳,龍雲的這一趟莫斯科之旅,的確是相當繁忙。
在蘇維埃聯盟的心髒地區,竟然有這樣多的機構都需要聯係他這樣一位王牌飛行員,這在讓龍雲手忙腳亂應付之餘,也收獲了不少的有用信息。
不過要說這些信息,對他解開自己的謎團是不是有作用?他現在還並不確定。
座在還算舒適的伏爾加牌小轎車裏,沿著街道駛離市區,一路上龍雲注意到他搭乘的車子前後其實都有其他車輛在暗中跟蹤、保護,這種規格的安保措施的確讓他有點受寵若驚。
自從來到莫斯科,就不斷的和克格勃打交道,是這樣嗎?
這些探員,還真是到處都是;不過想想這是戰爭時期,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了。
“那麼,我就先說說戰機的事情。”
不用謝洛夫發問,龍雲還是先開了口,他對MiG-29的改進的確是有些話想說。
不過在開口之前,他也反複考慮過,以自己穿越而來的身份和見聞,哪些事情他可以說,哪些則不可以說,這個必須仔細的權衡清楚。否則,如果隨意的去指點這些技術人員,說出來的東西不僅現有技術水平無法實現,還容易引起他們的懷疑。
“關於MiG-29,我的一些使用經驗來看,這款戰機還是相當不錯,優點麼就暫時不說了。如果說缺點,那麼一是航程不夠,二就是導彈發射操作流程太繁瑣了點。”
認真聆聽的謝洛夫向他示意慢一點說,還捧著小本子做了記錄,看來他們的確是把龍雲當成了最好的使用新的反饋者。
“首先是航程,我記得MiG-29加滿燃油的話可以飛行兩千公裏左右,如果帶機腹中線的副油箱,也可以飛的更遠。但是空戰的時候不僅不能帶著副油箱(需要拋棄)還需要開加力,這時候燃油消耗非常厲害,沒幾分鍾戰機就要沒有油了。”
“唔,這個的確是。”
謝洛夫點點頭,好像也對這一點感到有點無奈。
“如果戰機本身能多帶一些油料,哪怕幾百升也好,我在好幾次次空戰裏也許就都可以再多一些戰果。——哦,當然,這個和導彈的掛載量也有關係,不過我聽說最新出廠的MiG-29掛架已經經過調整了,是嗎?”
“是的,現在是在機翼最內側增加了兩個掛架,至少可以多帶兩枚導彈。”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建議在某些批次當中,取消邊條翼上的輔助進氣口,把空間用來安置整體郵箱,這樣增加幾百升油料可以說相當輕鬆。你覺得如何?”
“——啊!”謝洛夫顯然是對這想法感到很有興趣,“米哈伊爾也有這樣的考慮,那麼,去掉輔助進氣口會不會影響起降時抵抗碎石雜物的能力,這個還需要調查。你的見聞是怎樣的?”
“就我的使用來看,問題不大。所以這個方案你們可以好好考慮做一下,也並不複雜。”
這樣說著,龍雲有點不太好意思的舔了舔嘴唇。
他當然不會告訴眼前的謝洛夫,自己是在未卜先知;這無非就是把現實世界裏的米格設計局的方案,提前劇透給他們而已。至於這樣做的利弊和進氣道雜物的事情,他倒是有百分百的把握:現實世界裏米格設計局這樣改進的MiG-29早已經遍地都是,這個他還是很清楚的。
第一個問題說完,龍雲又描述了他對於接戰過程中的導彈發射限製,提出了一些改進意見。
“MiG-29這飛機是不錯,但是說實話,我覺得火控係統的整合做得並不理想。發射一枚導彈要按這麼多電鈕,有時候會錯失機會的。”
謝洛夫似乎也有同感,對龍雲也發起了牢騷。
“這套係統是配套研究所搞的,人機工程做的就是不太好。我們之前也想改進來著!”
“如果要改的話,”龍雲又努力回憶現實中那些米格機的改進思路,“最起碼,可以把導彈的可逆發射準備整合到一起。這個應該不難,在原有係統上增加一個模塊,專門負責進行發射準備就可以。”
聽到這樣相當好理解的話,謝洛夫卻現出頗為為難的神色來;龍雲一開始有些詫異,然後他窺探了對麵的意識,才知道問題所在。
這種設定,已經超出了蘇聯目前的機載設備整合能力。
不是吧?龍雲相當驚訝的晃了晃頭,引發謝洛夫的一陣驚奇,然後他才反應過來並多加解釋一番:“其實這種自動控製係統也並不困難,不需要邏輯電路,隻需要幾個延時器就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