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月已升至中天,夜宴本已被項羽的一番表白提上了興致,此刻更被虞姬一番話語推上了高潮,眾人皆是興奮無比,等著看虞姬出什麼題目。
“若要問鼎天下,有雄心沒實力是不夠的,此處堂前這一寶鼎,怕不下千斤,項少俠若能舉起,就算是過了虞姬的這第一關。”
項羽劍眉一聳,聞聽美人考驗,豪氣頓生,走向堂前,手抱大鼎,大喝一聲“起!”隻見大鼎搖晃了幾下,竟是慢慢動了起來,被項羽慢慢舉起,平抱於胸,雙手扶於鼎足。
眾人皆麵露駭意。尤以項梁最是著緊,失聲大喊:“羽兒,量力而為,莫傷了身體!”
常人出力如此,那還有餘力分暇說話。卻見項羽對視項梁,“叔父,無礙。”這才發力,青筋暴漲,大吼一聲“再起!”大鼎又被舉起一丈之,腳下青磚已碎裂無數。大鼎緩舉至頭頂時,項羽絲毫沒有沉重感,抽出右手,改為單手托鼎,向著虞姬方向連舉三下,這才把鼎放下。半響,眾人如夢中驚醒,頓時掌聲如雷。
眾人方在驚歎項羽之神力,虞姬的第二道考題來了。
“力氣再大也隻是勇猛的表現,第二道題想考考項將軍對行軍布陣之道一些看法。”
項羽微笑回答,“自幼也曾在叔父教導下看了些兵書,但是看了幾本就沒多大興趣,行軍布陣哪有那麼多的規則?須知長平一役就是因為趙括紙上談兵誤國,導致趙國一蹶不振。兵法書上多半說的都是行軍布陣時的正奇之道如何演變。戰場上,突發qing況太多了,哪有什麼固定的正兵,固定的奇兵呢?能審時度勢,隨機應變的話,正兵就是奇兵,奇兵就是正兵。戰場上要對士兵的生命負責,而不是為兵法書負責。對於《孫子兵法》我有不同的觀點,這就獻拙了:
不戰亦能屈人兵,應知後患無窮盡。
既言兵者詭道也,何故著書標正奇?”
此言一出,不僅虞姬,眾人皆是大奇,須知孫武在春秋時期譜寫了兵法上的傳奇,項羽竟公然抨擊孫子兵法上的紕漏。
虞姬問道:“後半句可以說的過去,立言與不立言之說一直有爭議,有如《道德經》所言,智者不言,但還是留下了五千文字。第一句也太過牽強了,攻城為下,攻心為上,不戰而屈人之兵,百姓才可平安,有什麼後患呢?”
項羽答:“狼就是狼,羊就是羊,狼永遠變不了羊。對待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什麼時候反噬你的時候就後悔莫及。不擊則已,一擊必致命,讓敵人再無反抗之力,才能永保太平。譬如暴秦吧,諸侯紛紛與秦和親,下場呢?”
成王敗寇,以暴製暴未嚐不能換來何平,眾人皆深思。
“不知第二關過了沒有?”項羽微笑的望著虞姬。
“這個,項少俠口才了得,算你過關了,這第三題卻是頗有難度,傳聞下邳城郊近段時間常有異光流彩浮於上空,想必有上古寶物將要出世,項少俠若能得此寶,虞姬定會與你再聚於下邳。承蒙款待,無奈小女子不勝酒力,就此告退。”
“老夫也就此別過,有緣自會再聚。”範增說道。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人走樓空後,項羽獨立,默默的望著明月……
城郊,柴扉內,燈下,檀香嫋嫋。
虞姬自筵席回來一直不解,這才向範增問道:“義父,剛才為何想收項少俠為義子?”
範增長歎:“初見項羽,我見他目帶雙瞳,印堂暗帶戾氣,主嗜殺,不得善終。義父怎會察覺不出項羽對你有意,而你也彼多情?”
“義父…”虞姬嗔道。
“不是義父反對你與項少俠結為伉儷,日前我曾演了一卦,你與項羽若是結合大凶之兆,項羽一表人才,又文韜武略,我也非常愛惜他,想收為義子好化解他的戾氣,或許對他有益。既然事情已經發展到如此地步,就看項羽能不能在下邳找到異寶了。天意難違啊!不可測也,不可逆也!”
“你我收拾行囊,明日動身前往下邳吧,有些事還等著義父去做。”說罷範增緩緩步出門外,傳來歌聲。
乾坤為鼎兮哦…五行火,
陰陽轉輪兮嘍…太極風,
我軀天刑兮誒…清濁遊,
醒夢一如兮啊…誰勘透。
翌日。
會稽通往下邳官道上一老一少縱馬疾馳。
而項梁大軍也告別江東父老,往下邳方向挺進,為首的正是項羽帶領的吳中八千子弟精兵,途經東陽縣時,東陽縣令陳嬰率領二萬軍馬歸附。反秦的曆史書頁又開始了新的篇章……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