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黃巾起義(1 / 2)

孫策與周瑜結義之後,吳氏因留周瑜在孫家住了半年。期間,小孫策有小周瑜為伴,武藝大為長進;而小周瑜也間接得到霸王指點兵法武藝,與小孫策關係,日漸親密。

霸王指點二小武藝兵法,知此二人皆是天賦過人之徒。小孫策於武藝,其實卓有天賦,自被激發,當真是一日千裏。而小周瑜更是霸王見所未見之絕世天才,武藝、兵法、文學、藝術……霸王想不到有什麼是小周瑜學不會、學不精的。

而小周瑜所善,尤以兵法韜略為最。天下兵法有四大派: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霸王用兵如神,乃是兵形勢的大家。而方今之大漢,卻以兵權謀為宗。

霸王見小周瑜驚才絕豔,欲使其兼采四家。遂將其所學,著成兵書《形勢九要》,假孫策之手,贈於小周瑜。

半年時間,轉眼即逝,二人執手淚別,約以後見。

此二人的舞台在未來,而現在,一場浩劫即將降臨本就日漸衰微的大漢王朝。

話說天下大勢,漢室傾頹,民怨四起,人禍天災,瘟疫橫行。時有巨鹿人張角,得天授《太平要術》三卷,遂與其弟張梁、張寶成立太平道。

太平道以救世為任,張角與其弟弟,更是不顧己身,前往瘟疫橫行的冀州治病救人。由是,人民逾敬愛張角,尊為“大賢良師”,而太平道亦是不斷壯大。

太平道廣施仁義,深得民心,而漢室日漸腐朽,使人民苦不堪言。

張角既得民心,乃思發動起義,欲推翻大漢,使民得太平。張角十幾年經營,太平道已有是數十萬眾,大大小小,散布於青、幽、徐、冀、荊、揚、兗、豫八州。

張角乃將八州之信徒又劃為三十六方,其中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方首領,名為“渠帥”,渠帥軍政一體,鹹聽命於張角。

張角又常使重金,結交朝廷權貴,內外相應,已有起義之資本。

公元183年,張角密令渠帥馬元義於洛陽聯絡封諝、徐奉等人,約於次年三月五日起兵。到時候,八州其發,內外鹹應,定能推翻大漢。

不料,張角之弟子唐周告密朝廷,起義之事,遂為敗露。

公元184年正月,漢靈帝召何進調兵逮捕馬元義,將其車裂,又在洛陽大肆屠殺太平教眾,並遣人往冀州,抓捕賊酋張角。

消息傳到冀州,張角知事情敗露,隻得提前起義。於是,他星夜差人前往三十六方,約以共舉大事。

公元184年,漢中平元年,二月,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三人振臂一呼,號曰:“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三十六方渠帥於青、幽、徐、冀、荊、揚、兗、豫八州紛紛響應。一時間,太平道擁眾四十餘萬,因參加起義的農民都頭綁黃巾,史稱此次為“黃巾之亂”。

黃巾軍起義之初,勢如破竹,燒毀官府,殘殺吏士,四處劫掠,所到郡縣,望風披靡,百姓官吏,無不逃亡。短短一月之內,黃巾之亂,已有燎原之勢。

消息傳到朝廷,滿朝皆驚。靈帝即召眾臣商議,北地太守皇甫嵩上疏求除黨人之禁。所謂黨人,往往是因非議宦官而被誣告為結黨營私的士人。靈帝恐黨人與黃巾軍聯合,乃從之。

又有郎中張鈞言,黃巾禍亂之源,蓋因宦官弄權。宦官使父兄弟子、姻親賓客任州郡之官,這些人往往不學無術,禍害百姓,從而使人民有冤無門,隻得鋌而走險。若能斬殺十常侍,懸其首於京師南門。則黃巾之亂,必自行散去,可不戰而定。

宦官聞言,免冠叩頭,言願入獄以安定天下。靈帝素來寵信宦官,見其如此,乃遷怒與張鈞,將其入獄,不久以私通張角為名殺之。

此之一斑,可見士人與宦官,實已水火不相容。

且說,黃巾起義,其亂以冀州、南陽、潁川三地為甚。

靈帝乃命大將軍何進,率羽林軍屯駐都亭,拱衛京師。又調發全國精兵,任盧植為北中郎將,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儁為右中郎將,分擊黃巾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