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象“心生呼嘯”,愛情甜蜜時,父母反對;等解決了父母反對這個矛盾,結了婚,又出現了第三者;好不容易,第三者的問題解決了,新的矛盾又來了:信任危機。
我上中學時,學辯證法,很多詞句,都雲裏霧裏,但有個道理,老師一舉例說明,立刻就懂了。
老師說,當主要矛盾解決後,次要矛盾,就會上升為主要矛盾。
老師拿來舉例的,正是我們這些學生。紀律不好的時候,紀律是主要矛盾,紀律好了,成績又成了頭疼事,好不容易,成績上去了,又開始早戀了。
總之,老師通過這個例子,其實是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人生道理:矛盾永遠都會存在於生活當中,當你解決了一個矛盾,另一個矛盾,就會再次出現。
如果,我們將婚姻,比做一幢建築的話,那麼信任,在情感中的作用,就是婚姻大廈的鋼筋水泥。
如果用一幢建築的倒塌,來比喻岌岌可危的婚姻的話,會發現分別起著誘引、動搖和摧毀作用的,就是冷淡、出軌和失去信任。
是的,最後引起婚房崩塌的,往往並不是單純的外遇,而是再也無法恢複的信任。
這種陰冷的情緒,就如婚房的地基,遇到了潛伏的暗湧。
它使一次短暫的出差,都不再令人放心,偶然結識的陌生人,也可能對婚姻造成實質性的破壞。尤其當一方明察秋毫、緇珠必較——吃飯時的一聲吧唧、手機的一個震動、眼神的一次交錯,亦會造成電線短路。
一直以來,人們總是認為,出軌,是對感情和肉體的雙重傷害,這樣的愛情,即便沒有毀滅,也會留下長久的裂痕。但如果兩個人,心裏都希望還能繼續在一起的話,那麼首先,要勇敢承認並接受這份情感的不完美,另外,彼此提供信任和被信任,則是婚房最重要的黏合劑,它會將鬆散的沙土,不大合格的水泥和鋼筋組合在一起,隻要對方的缺陷,並不比狂風暴雨或八級地震來勢凶猛,它就能屹立不倒。
簡單地說,關於信任的原理,是這樣的:如果兩人決定繼續相愛,那麼經曆的所有事情,都是在為天長地久儲備著能量,甚至傷害過彼此的那些事情那些人,他們的作用,隻是為了讓這對男女,變得更強更大更懂得愛是什麼。
但如果,對愛情、對婚姻生活,夫妻倆都失去了信念,那麼,呆在一起,彼此猜疑,隻會是更大的傷害,愛會在不信任之下,貶值、潰破、最終成為難以愈合的傷口,死得更快。
婚姻,往往會以某種強製的方式,磨礪人的性情。危機之後的信任重建,雖然不如戒毒那麼難,但也不像戒煙那麼簡單。
最相宜的愛人,就是他或她的優點,正好在她或他關注的焦點上。而缺點,正好在他或她目力所不及的盲區內。如果這個順序,被顛倒了過來,信任的天平,自然就會歪斜,留下的,隻是些孰輕孰重的後悔和懷疑。
如果覺得信任對方,是一件力所不能及的事,那也沒有什麼,除了說明人都有軟弱的一麵之外,可能也說明彼此的感情,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深,與其歎息、哭泣、憤怒、神經衰弱,不如分手。
最怕用你死我活的矛,戳鼻涕眼淚的盾。
難不成還嫌這世上精神病人太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