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教學總結(3 / 3)

(2)創設新情境,設計實驗來驗證光反應和暗反應的發生部位等。

(3)利用題幹提供的表格數據進行繪圖。

3.應對複習策略。

(1)基礎知識應知應會,保證會則不丟分:

基礎知識是得分的保證,複習時應全麵細致,羅列出所有應知應會的內容,如光合作用概念、光合色素的分布及作用、光合作用有關酶的分布、葉綠體的功能、光合作用的過程、影響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比較等。不僅要對該掌握的知識了然於胸,還要研究理解這些知識的學習方法,使之融會貫通。比如複習光合作用的過程可用繪圖法和列表比較法,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比較可用表格法。

複習基礎知識時,要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午休”現象。

影響光合作用的外界條件時刻變化著,因此光合作用速率在一天中也不停地變化。從早晨開始隨光照強度的加強光合作用也逐漸加強,中午達到高峰,以後逐漸降低,到日落則停止。而當炎熱夏天光照強烈時,光合作用便形成兩個高峰,一個在上午,一個在下午,中午前後光合作用速率反而下降,呈現“午休”現象,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有三點:1由於氣溫過高,蒸騰作用旺盛,水分在中午供應不上,氣孔關閉。2由於氣孔關閉導致二氧化碳供應不足。3光合作用的產物來不及運走,積累在葉肉細胞的細胞質中,阻礙細胞內二氧化碳的運輸。考題中常要求寫出“午休”現象的原因,可簡單寫為:由於溫度過高,引起氣孔關閉,二氧化碳供應不足,導致光合作用強度減弱。

問題2:大田與溫室的區別。

在大田裏作物與溫室大棚內作物的栽培管理方法不一樣,要提高光合作用強度的途徑也不一樣。如在溫室內可適當提高溫度,適當提高光照強度或延長光照時間(安裝電燈'可使用二氧化碳發生器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等,這些措施在大田裏是做不到的,解題時必須要注意。

問題3:c3與c5的含量變化。

引起q、c5的含量變化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光照強度變化,其二是co2濃度變化。光合作用過程中的暗反應是從co2進人植物葉綠體內與q結合形成c3開始的,即co2固定。此過程中c5作為反應物被大量消耗。暗反應過程中同時會發生c3的還原,此時,c3被大量消耗,部分c3轉化形成c5。故要研究q、c5化合物的含量變化需全麵考慮其來源和去路,隻顧一頭會引起錯解。

問題4:元素的轉移。

不能對光合作用過程中元素的轉移情況做出正確的分析是解題出錯的主要原因。如果從光合作用的反應式剖析跟蹤元素的來龍去脈,掌握方法,記住重點,輔以推理,可解決學生覺得雜亂難記的問題。如下圖所示:隻要記住生成物1802中的氧來自於反應物h2180中氧即可,其他的可以推理出來,如糖類中的碳來自於c02中的碳,氫來自於h80中的氫。隻要能記住光合作用的反應式再加上特殊的“點”就可以了,不必死記。

複習策略:解答有關坐標曲線圖,首先應理解橫、縱坐標的含義,搞清兩者間的相互關係(即曲線),抓住曲線中的特殊點:起點、轉折點、交叉點、頂點和終點,通過聯想、遷移及回憶相關的生物學知識進行圖文轉換,使曲線所含的信息具體化、形象化。

(3)擴大專題複習,構建章節網絡:

如實例中廣東卷第42題高考題,複習時要把植物的代謝作為一個專題來複習,形成一個網絡。光合作用經常與細胞呼吸綜合考查,若複習時切割成塊,勢必影響答題。本題特別要理解c02補償點(5點'c02飽和點(c點)的含義,a點所對應的縱坐標為0,說明此時光合作用強度等於呼吸作用強度,c點為飽和點,即光合作用強度達到最大值時所需c02濃度的最小值。平時訓練時應多進行變式切丨練,如橫坐標變為光照強度,那麼對應的點則變為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了。

(4)應用基本實驗思維,解決有關實驗題:

光合作用常常是實驗題的落腳點,作為實驗題的載體,除了考查光合作用自身的知識點外,必然要考查有關的實驗方法、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方案設計、實驗原則、結果分析、得出結論等。複習時,要邊複習光合作用考點,邊對實驗常識作專題複習,二者有機結合,方能不脫離實際,有些同學不會做題,不是因為光合作用知識點不會,而是因為對實驗常識了解不夠。

盤點元素的生理作用【實例】

化學元素學完後,學生往往會感到元素種類多而散,不太容易記住。下麵按從大量元素到微量元素的順序總結所學化學元素的生理作用。

)碳是一切有機體的最基本組成元素。糖類是生物體的重要碳源,可以在生物體內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並釋放出能量。糖類代謝的中間產物可轉變或合成其他化合物,如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等。綠色植物能夠利用太陽能和二氧化碳、水合成糖類化合物,人和動物則直接或間接利用植物所合成的糖類化合物為自身提供能量。

:生物氧化主要是通過脫氫反應來實現的。生物氧化所生成的水是代謝物脫下的氫,經生物氧化作用和吸人的氧結合而成的。糖、脂肪、氨基酸等代謝物質所含的氫,在一般情況下是不活潑的,必須通過相應的脫氫酶將其激活。生物體主要是以脫氫酶、傳遞體及氧化酶組成的生物氧化體係,來促進水的成。

3.氧是生物氧化不可缺少的物質。生物氧化與體外非生物氧化或燃燒相比,其進行方式有以下特點)1生物氧化是在細胞內進行,是在體溫和近於中性及有水環境中進行的;2是在一係列酶!輔酶和中間傳遞體的作用下逐步進行的,不會因氧化過程中能量驟然釋放而損害機體,並使能量得到有效的利用;3生物氧化過程中所釋放的能量都先儲存在一些特殊的高能化合物如atp等物質中,以後通過這些物質的轉化作用釋放能量,以滿足機體需要。

:氮是構成蛋白質和核酸的主要元素之一。蛋白質廣泛分布於全身,核酸主要分布於細胞核和細胞質內。就植物而言,氮主要以銨態氮(nh+'和硝態氮(no!noh'形式被吸收。動物隻能利用有機態的氮,最常利用的形式是氨基酸。動物體內缺氮,實際就是缺少氨基酸,會影響動物體的生長發育。

5.p:磷一般以磷酸根的形態存在,除了作為核苷酸、核酸、磷脂、磷蛋白等的組成成分夕卜,在氧化磷酸化等許多代謝過程中都有磷參與,特別是三磷酸腺苷(atp),它是細胞內最主要的能量流通物質。細胞中磷的供應不足,則atp、adp合成減少,會引起生物整個代謝過程的衰退。在高等動物中,磷是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75%的磷存在於骨組織中。此外磷還有如下作用:1是細胞膜的組成成分。2參與酶係統調節。3參與氧的傳遞。4是組成緩衝係統(hp〇r/h2po7)的成分。

6.s:硫是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的組成成分,因此也是蛋白質的特征元素。生物體內的硫大部分存在於各種蛋白質中。此外,硫也是維生素玖、輔酶a等的組成成分,因而在代謝上很重要。

:鉀在動物中多分布在細胞質裏,在體液中含量較少。它對神經的興奮傳導和肌肉收縮有重要作用。在植物中,鉀以離子狀態存在,與細胞的滲透壓和膜電位有關。鉀可使植物抗倒伏,保持挺拔狀態,促進光合作用中糖類的合成和運輸。植物缺鉀會引起營養缺乏症,必須及時補施鉀肥才能恢複正常。

:鈣在細胞原生質中一般以磷酸鈣和碳酸鈣的形式存在,對保持原生質膠體的穩定性和調節膜的通透性是不可缺少的。動物血液和組織中的鈣離子,對血液的凝固和肌肉的收縮有調節作用。在脊椎動物中,99%的鈣是骨骼的組成成。

:鎂是葉綠素的組成成分,是一切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所不可缺少的。在動物體中,鎂大部分以離子狀態存在,在呼吸作用的糖酵解過程中,對磷酸化酶和各種磷酸激酶的激活是不可缺少的。

:鐵是細胞色素、血紅蛋白和許多含鐵酶類的成分,與氧氣的輸送以及許多物質代謝有關。如果植物缺鐵,將導致葉綠素形成受阻,會引起植株出現白化症狀。

:鈉在動物體內主要以離子的形式存在於體液中,細胞中含量很少。na+在調節酸堿平衡、滲透壓、心髒收縮、神經興奮等方麵是不可缺少的。在植物中,鈉也普遍存在,但它在植物中的生理作用不如在動物中那樣。

1:氯與滲透壓和水分的保持有密切關係。在人體血液中氯離子可維持酸堿平衡,使體液保持中性。氯也是形成胃酸的主要成分,有激活胃蛋白酶和促進食欲的功能。

:能促進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當柱頭和花柱中積累大量硼時,有利於受精作用順利進行。在缺少硼時,花藥和花絲萎縮,花粉發育不良。

【反思】

教師的壓力較大,時間和能力有限,因此一線教師研究的點要小而實。研究要為教學服務,不然教學研究就失去了價值和存在的意義。現在一線教師,由搞研究的形式轉向搞研究的實質,由重形式到重實效,由大課題到微課題,這是浮躁到沉靜的變化,更加注重實用性和有效性,這是教育教學研究的一大進步。現在一線教師最需要做的,就是做一些對教學有借鑒、有啟發的研究,對學生終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有幫助的研究,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有幫助的研。

找準研究的角度和切人點是做好研究的前提。可以從某個層麵、某個角度審視中學生物教材,如對生物教材中圖像係統進行類型研究、功能研究、比較研究等。或以某種物質作為主線進行全方位研究,如以蛋白質為主線,可研究蛋白質的組成元素、縮合過程、作用、類型、空間結構等。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要養成研究教育基本理論、課程與教學論、教材教法等的習慣,注重從實踐出發,尋找理論支撐,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

高中生物模式圖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圖很多,除了示意圖、過程圖解和實驗圖等外,還有一部分為模式圖,主要包括生物結構和生理的模式圖。其中大多數的模式圖都可直接用於命題,或經過變形後進行考查,簡單的試題為選擇題,複雜的題目見於非選擇題。故很有必要進行一番盤點,羅列如下:

【反思1】基礎差的同學可以先在圖中標出細胞各個結構名稱,減小試題難度便於作答。基礎好的學生,建議先看問題再找圖,與問題無關的結構就可以不看,節約時間。熟悉雙基是解題的關鍵,如對細胞器方麵的知識,要做到熟練辨析各種細胞器,一看圖中的序號就能立刻說出細胞結構的名稱。對考查動植物細胞區別的,要牢記動物細胞的特有結構(如中心體'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如液泡、細胞壁和葉綠體'對考查特例的,要注意是不是根細胞(根細胞中沒有葉綠體'對考查細胞功能的,要立刻想到課本中一些結論性語句。對考查其他章節聯係的,要在腦子裏迅速再現相關信息。總之,看清圖像是前提,按圖索驥是保障,紮實雙基是靠山,信息加工是提升。

【反思3】理解神經纖維興奮傳導的原理是關鍵,正確辨析概念是鑰匙,物理中的電學原理是輔助。準確理解和區分興奮與未興奮、膜內與膜外、局部電流與電位變化、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電流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外正內負與外負內正、單向傳導與雙向傳導等,就是解題的基石。

【反思4】善於總結歸納是得分的法寶。有些知識在教材中的分布零散,要學會把常考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記憶。如興奮在反射弧和突觸中傳導方向的判斷!信號的轉變方式!單向傳導的原因、遞質的作用(興奮或抑製)、切斷處理後的變化、電位變化的測定等等。

畫簡圖是熟記的一種有效方式。在草稿紙上默畫出反射弧和突觸的結構並標注各結構名稱,有助於加強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掌握。

【反思5】動手模擬拚接是熟練掌握dna分子結構模式圖的最有效途徑,

動手繪畫模式簡圖次之。此類綜合題目,難度並不大,找到切人點即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