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天天看,好站天天來,好貼天天頂,好書慢慢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裏就是黃金屋,這裏是米花在線書庫$$
@米@花@在@線@書@庫@
為了生存,我們每天要麵對很多無奈的事情。如果工作順利,可能會很高興;如果工作不順利,心情會很沮喪。這都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如果短期內我們不能完美到心靜如水,那麼就應該真實麵對。該怎樣的真實呢?我認為,無論今天心情好不好,我們都應該告訴孩子,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原因,而隻有知道原因的時候才能理解。你在工作中遇到不高興的事情,帶著一堆煩惱回到家裏,看到家裏人或者孩子以後,沒有原因地發脾氣,這是不可取的方式。家裏人不但不能理解你為什麼煩惱,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煩惱並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反而會讓家裏的氣氛變得更緊張。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把內心的鬱悶表達出來。比如可以試著問孩子,你在幼兒園是不是也有不高興的時候?今天媽媽也不高興了,所以想自己呆一會兒,你自己玩可以嗎?當然孩子小的時候很難理解,但當他們長大的時候就會慢慢理解了。我們在這樣交流的過程中也是在教育孩子學會表達和理解他人,當哪一天他們在幼兒園有不高興的時候,也可以告訴父母,這樣父母和孩子就可以進行溝通。現在很多孩子不喜歡和大人溝通,其中有一點我們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作為父母,我們自己也缺乏溝通的能力。
有效的溝通是從坦誠的表達開始的。僅僅可以表達還不夠,還需要家裏人給予理解。比如爸爸看到媽媽不高興可以這樣對媽媽說:“無論你在工作中出現了什麼樣的問題,我們兩個都會一直愛你。”可是按照我們中國人傳統的習慣和思維方式,認為這樣的言語很難以啟齒,說出的話經常會變成:“生什麼氣啊,這種人沒有必要搭理,你也夠小心眼的。”這些話反而會讓媽媽感到更難過。這個時候說什麼都沒有用,因為我們都是局外人,但是表達愛是一個讓對方非常受用的方式。
在一方情緒激動的時候盡量不去講大道理。用愛的方式傳遞親人的關心是容易讓人接受的。各位家長朋友,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教育著孩子。我們怎樣對待親人,孩子也會怎樣對待我們。
當然無論遇到什麼事情我們都能快樂地麵對孩子,那是最好的,在這種環境裏成長的孩子通常會很樂觀。在現實世界裏,我們不能做到時時快樂或者心靜如水,那就盡量真實,真實地讓孩子和家人體會自己的感受,真實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很多中國人認為,可分享快樂而不願分享痛苦。但是能夠一起分享快樂和痛苦的人才是親人,因為分享痛苦並不是給他們增加了痛苦和麻煩,而是一個親人希望承擔的愛的責任,在對方有痛苦的時候我們同樣也會和他們分擔。如果隻是分享了一部分,愛是不完整的。在這樣分享的過程中,我們與親人的感情才會比和別人更深厚。對待子女也是一樣,當孩子能和我們分享一切的時候,我們與他們之間的感情才更堅固、更完整,而這些都是愛的藝術。
人都是不完美的,都是有缺陷的。也許是受一些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人不願意去正視自身的缺點,認為會讓別人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從而回避這些問題,而回避這些不完美隻能變得虛偽。長久以來我們習慣了這種虛偽,以至於不能認出什麼是真實。其實缺點不可怕,人類自私的天性也不可怕,而掩蓋缺點和自私的虛偽才可怕。我們應該有勇氣去麵對自己的缺點,麵對自己的自私,然後再努力去完善。承認人的不完美,從而努力讓人變得完美,這是現代教育的出發點。如果不能正視這個問題,教育也會流於虛偽,虛偽的教育隻會教育出虛偽的下一代。如果一個國家或者一個社會是由一群虛偽的人組成,那麼這個國家或者社會的狀態就可以想象了。
承認人的不完美和自私,不僅是教育的出發點,更是現代社會一切製度和法律存在的基礎。用製度和法律不斷地規範人的私欲,這是邁向理性和秩序的新時代的開始。
對於父母來說,一定要有一個意識:孩子時刻在向我們學習著,我們的每個動作、每個決策、每次對話都是對孩子的教育,這個階段的教育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今天的中國,諸多文化理念需要我們反思。這個反思的任務應該由成人完成。作為成年人,作為父母,如果自己不去反思,反而希望孩子們改變社會,這恐怕是非常困難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