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讓愛持久的源泉(1 / 2)

$$好書天天看,好站天天來,好貼天天頂,好書慢慢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裏就是黃金屋,這裏是米花在線書庫$$

說到尊重,我們更多地是想到對長輩的尊重,對領導的尊重,對於孩子卻很少想到尊重的問題。當我們真的能夠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時,尊重他就是我們必須要做的。無論在什麼環境下父母都可以指責孩子,無論孩子有什麼意見都不可以表達,無論父母犯了怎樣的錯誤都不可以批評,對於任何問題的決策都要服從父母。如果是這樣,那麼怎麼讓孩子相信父母是尊重他們的呢?又怎麼能夠讓他們從心裏尊重父母呢?

孩子們因為缺乏生活的經曆,所以會犯錯誤。每個人都是在不斷糾正錯誤的過程中長大的。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認識到錯誤,或者幫助他們尋找到更好的方法解決問題。幫助孩子認識錯誤並不代表可以不尊重孩子人格地進行批評,怎麼來把握這個度呢?其實很簡單,“己所雲欲,勿施於人。”試想,自己是不是喜歡當著很多人的麵被領導批評呢?我們喜歡自己的意見不被尊重嗎?我們喜歡被他人指責不努力、不上進嗎?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好,孩子們也不滿意自己的成績總是不好。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去探究孩子們不喜歡學習、做不對題目的原因,麵對考試成績的不理想,一味地指責他們不努力。試想,如果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我們自己的工作沒做好,而領導僅僅指責我們沒有用心,我們恐怕也是不能接受的吧。╥米╥花╥在╥線╥書╥庫╥bo

如果我們關注西方的電影,會發現一個細節,大人在與孩子說話的時候通常是會蹲下來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樣大人的目光可以與孩子的目光平行。目光平行地進行對話,這是對對方最起碼的尊重。我家的對麵有一所學校,每天課間操的時候我都能聽到老師在廣播裏催促學生的聲音,但是那個聲音很難讓人聯想到和藹可親這樣的詞彙。有時候我看到父母在路上大聲斥責孩子的情景,就想,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如果有一天當了服務員甚至是領導,他們會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客人或者群眾?如果孩子沒有從我們這裏得到過尊重,長大以後也不會尊重別人的人格,特別是不懂得尊重地位比自己低、年齡比自己小的人。

女兒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開始學習應用題。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總之那段時間她的數學成績很差。我的態度也很明了:第一,這部分知識是否有必要學,我一直是持不同意見的(注:關於應用題的這部分知識,該怎樣講授,這涉及教育學問題。現在的教學模式有很多還是前蘇聯的模式。對於這部分知識的講授,本人認為需要重新探討);第二,凡是學不會的東西,如果是因為理解能力而不明白的就先放下,待孩子能理解的時候再去學;第三,即使永遠不明白也沒什麼,也不一定是自己的問題。於是我對女兒說:“你學不會這些東西沒關係,因為媽媽小的時候也學這些,可是我長到這麼大了,那些應用題裏的情況我從來沒有遇到過,比如汽車追火車,一邊放水一邊流水。如果你將來真的遇到了這些問題,憑你當時的能力你也能明白,即使不明白也沒有關係,因為一定會有很多問題是我們不明白的,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我的這種態度讓女兒十分輕鬆,但是老師卻不高興了,不高興的原因是成績問題。有一次女兒考了25分,她並沒有什麼壓力,因為我已經容許她考不好了。所以當老師點她的名字去拿考卷的時候她沒有緊張也沒有不好意思,而是笑著走了過去。老師看了看她,說:“你考那麼低的分數還有臉笑?”女兒當時住宿,晚上給老師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她成績不好但是已經努力了,而且那是真實的成績,考試考得不好就不能笑嗎?周末回來的時候,女兒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我。我表揚了她,對她說:“成績不好並沒什麼,因為一次考試考得不好難道要自殺嗎?而且這正是我們的可貴之處,無論怎樣的成績我們都可以坦然麵對。你沒有和老師吵而是用寫信的方式,很文明。”但是我對於老師的態度卻不能接受,一個孩子可以考試成績不佳,但是他不能沒有尊嚴。老師可以指出孩子的錯誤,但是不能指責孩子的人格,我決定去見見這位老師。於是第二個周末我去接女兒的時候特意到得早些,我和數學老師的對話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