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用愛彌合差異(2 / 2)

我們要有耐心等待孩子長大,要有胸襟容忍孩子在某些方麵能力的不足。很多父母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常常這麼說:某位同學的作業那麼好,你為什麼這樣?某個叔叔的孩子成績非常好,你為什麼不用功?其實想想我們自己從小到大是不是班級裏最好的那個學生?即便是,總有不太好的學生吧?那麼二十幾年過去之後,誰又是最好的呢?到死的時候我們又要怎樣比較呢?所以這樣的比較是沒有意義的,盡量發現孩子的優點才是我們更應該努力做的事情。如果我們看不到孩子的優點,我們就會不斷地挑孩子的毛病,孩子也就沒有了信心,甚至會自卑,而自卑的心態卻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寬容地接納孩子的一切,是我們愛他們的首要條件。

我們不但要寬容地接納孩子的一切,也要寬容地接納一切差異。人類社會的存在方式千差萬別,所有的這些差別都是由每個個體的不同而產生。試想,如果所有的人都和自己一樣,如果所有的國家都是一種模式,如果所有的家庭都是一個狀態,這個世界該多麼單調!所以,欣賞差異,接納差異,寬容差異,這是遠離痛苦和獲得快樂的方?之一。

舟舟的母親能把舟舟這樣一個先天性智障的孩子培養成音樂指揮,甚至登上國際舞台去表演,那需要母親擁有多麼寬容的胸懷。我曾在一篇報道舟舟母親的文章中看到這樣的描述,有一次她和舟舟坐公共汽車,旁邊的母親因為孩子考試成績不好而批評她的小孩,舟舟的母親當時在想,如果自己的孩子能夠像平常的孩子一樣,她不會再要求任何東西。她不會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一百分,一定要有多優秀。問題是,大多數還沒有學會什麼是真正的愛的母親對孩子的期望總是沒有止境的。

比爾R26;蓋茨在成功之後很感謝他的媽媽,因為她總能從他的行為中找出正確的理由。我們是否對孩子的每個細節都能寬容到找出合理的原因?即使沒有合理的原因,我們能否接納孩子與我們的不同?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會越來越獨立,必然會在很多問題上與我們有分歧—這是很自然的事情。麵對分歧,我的原則是首先要寬容不同的意見,其次再用“過來人”的經驗為他們提供參考,幫助他們決策。如果缺乏寬容,麵對孩子與我們的分歧時,我們會很痛苦,更重要的是,強迫孩子接受我們的意見,或者因為痛苦而冷戰所造成的局麵對於他們的成長是有害無利的。

寬容是愛的最基本要素。如果沒有寬容,我們就不能說有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