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用愛彌合差異(1 / 2)

##這裏是米花在線書庫,歡迎加入米花書友大家庭,我們一起翱翔在文字的海洋裏麵,享受閱讀的無上樂趣##

寬容是指接納一切的勇氣。愛一個人是沒有條件的,愛一個人就要接受他的全部,包括優點和缺點。就如同欣賞一朵玫瑰,在欣賞玫瑰的美麗時,還要接受它的多刺。所有的愛都需要寬容,特別是對孩子的愛。仔細想想,我們對孩子的愛往往附帶了很多條件,比如孩子很聽話時才會高興,成績很好時才覺得欣慰等,這恐怕是我們很多人的習慣性做法。寬容不是態度謙卑地許可一切,而是在平等基礎上的尊重,是不理解時的容忍。沒有對平等的理解,就沒有真正的尊重,進而沒有真正的寬容。當我們麵對一件事而不能做到理解時,寬容是最簡單的處理方法。

我以前看書的時候總是習慣把自己的感受記在本子上—我很在乎書的潔淨,從來不在書上亂畫。但我的女兒似乎並沒有遺傳我的這個特點。以前我一看到她在書上亂畫就很生氣,但當我從書上得知很多著名人物都有在書上注解的習慣時,我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我的習慣不應該強加給孩子。〖米〖花〖在〖線〖書〖庫〖Bo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生命,都會有自己的生命軌跡,我們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更不能拿自己孩子的缺點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更加不能拿孩子和自己相比。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地方,都有其優秀的地方,按西方人的觀點:每個人都是上帝的使者。這樣說總是很容易,當真的遇到問題時,我們是否可以做到真正的寬容呢?

人越老可能越寬容,但孩子是不會等你老的時候才來到世上,更不會等父母需要長大你有了足夠的經驗時才長大。當孩子有著和我們完全不一樣的生活習慣卻又和我們生活在一起時,該怎樣接受他?如果說生活習慣還容易接受一些,那麼對於能力的差距就真的需要寬容了。

女兒從小對數字很遲鈍,電話上的那幾個數字直到很大時才認識,6歲時連5減2這樣簡單的數學問題還沒有搞明白。孩子們大概是從小學二年級時開始學習讀手表上的時間的,但是她從來就沒有認識過,總也弄不明白那幾個針是怎麼回事,這種狀態持續了很久。大概在她初一時,有一天,她突然告訴我說她認識表了。那一刻我無法形容我的感受。

我們總在擔心有很多東西孩子學不會,但事實是那時的孩子還沒有能力去理解這些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強迫他們理解呢?每個孩子認識世界的過程和能力是不同的,他們還是孩子,總有一天會明白。其實即便一輩子不明白也沒什麼,因為,有很多事情我們也沒有搞懂,有幾個人真正讀懂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看懂了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呢?在女兒不認識表的時候,我從來沒有為此著急過。周末早晨我叫她起床,她問幾點,我就隨口說10點,她就起床了。她一天的生活根本沒有時間觀念,飯好了就吃飯,天黑了再睡覺。回想我們每個人小的時候,其實都是生活在沒有時間和空間概念的世界裏的,長大了以後知道了時間和空間,卻也被這樣的知道束縛了—我們總是被所知道的事束縛。

孩子認識事物的能力的提高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而且也需要遵循規律來學習。有些知識不應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教,因為他們缺乏相應的理解能力。很多東西等到他們成長到了一定的年齡自然會懂,如果沒有明白,就最好等到他們有興趣的時候再去教。記得我在上學的時候,認表這樣的事情要到小學四年級左右才學習,但是現在的孩子很早就學習這些,甚至連幼兒園的孩子也在學習。當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夠的時候,學習起來會費力,老師教授起來也很費力,孩子學不好我們還會難過,並有可能懷疑孩子的智商,這真是沒有意義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