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靈濟宮(1 / 2)

張家寶一舉奪魁也是光宗耀祖,不過他這一點他根本沒什麼高興的。

因為他這些年輾轉反側,光哪個宗、耀哪個祖,他清楚的記得他十歲時家裏遭遇的不幸,父親入獄,家人被趕出大宅,如若不是那法號叫海心的和尚救了他,他估計還活不到今天。

他在淨禪寺做了三年的小和尚、法號慧遠,後來因為淨禪寺一場大火燒了他住的禪房、那間禪房臨崖而建,他沒逃出去,大火燒斷了柱梁,整間屋子坍陷的掉落了深崖。

他命也大、掉到了一棵迎客鬆的枝杈間,後來被上山采藥的張嵿給救了,張嵿並非凡夫俗子,他是有名的妙手神醫、後來官府應招他做殿前郎中,他不願官中適從,索性歸隱山林了。

那一日正趕上他上山采藥,在懸崖峭壁上看到了一株石斛,他爬了一半,就從懸崖之上、向下掉落燃著的木片。隻聽撲通一聲、一床被成卷的掉落,還著著火,卻砸在了半山腰的迎客鬆的樹杆子上,被麵散開,裏麵還有一個小和尚。

張嵿看到,也顧不上去采藥,就先去救了人。

無顧救了個小和尚,張嵿也挺高興,他一大把年紀了,隻有個姑娘、遠嫁他鄉,也沒個徒弟繼承他的這門手藝,這回可好了,這不是天賜麼,一來二去,他發見這小和尚天資聰明,說話做事非常有條理、爽朗,大愛了。

收了這小和尚做了徒弟,既然是他的徒弟,當然不能再做什麼和尚了,也別叫什麼慧遠了,就給他起了新名字,叫張家寶、又讓他還了俗、續了發。

又過了三年,張嵿的那點手藝張家寶熟經通透,他看書過目不忘,行過的診一點就通,這個不得了嘍,張嵿一生所學,被他這個徒弟三年就全盤的掌握了,這孩子當真不是一般人呀,張嵿也這麼認為。

張嵿本家,張建良是當地的一個縣官,這一年他一夜之間得了急病,危在旦夕,特意派人去請張嵿,可那個時候張嵿的女兒有喜了,張嵿去了女兒家,縣官的病是沒法等。

張家寶就跟著縣官的管家,在縣官的病榻前,張家寶望聞問切,隻一劑藥,那縣官老爺張建良的病就好了。

這縣官病好了,見這娃好呀,長的白白淨淨,圓圓胖胖的,就這行醫的手藝也不比那張嵿差,一看就是福相,尋思著張嵿這個老藥夫在哪收的這麼好的徒弟,不行,他想來想去,要把自家的小女兒許配給這張家寶,後來張嵿回來了,這縣官一說,這門親事也就成了。

張家寶行了親,就住到了縣官老爺的行府,讓張建良沒想到的是,這女婿絕頂聰明、家中藏書沒用一年時間就全部的閱盡,而且可以倒背如流。

這等學法連張建良都未見過,他那會子學點東西死記硬背都背不通,不得了,張建良時下就請了老師,這個女婿有出息,得好好的培養,今後考個功名,說不上以後前途不可限量呀。

對於張家寶的學識來說,中個狀元那都是意料之中的事,唉、不過現在他高頭大馬、紅袍加身,尋問起前塵往事,他記憶深處還有個家,對、就是十歲之前,他清晰的記得、他叫錢玄齡,他也不知道他的父母是否還在世,他的兄弟姐妹還安好。

想到這、他想去一趟靈濟宮,他曾聽母親說過,他出生前有個道士到家裏討茶、後來父親就很信這個道教 ,而今他精讀五書,老莊學說也有精華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