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管理的主要任務是:
(1)認真貫徹執行固定資產的政策規定,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的保管、使用、核算製度,製定固定資產管理細則。
(2)準確、及時反映企業固定資產增減、變動、保管、使用等情況,及時向企業決策者提供決策信息資料。
(3)正確計算固定資產折舊,準確反映固定資產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價值轉移狀況。
(4)正確預提固定資產大修理費用,保證固定資產大修理費用和企業生產經營費用的均衡。
(5)編製固定資產投資計劃,進行固定資產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保證固定資產投資的效益實現。
(6)正確考核、分析固定資產的利用情況,提高固定資產的完好率和利用率,發揮固定資產的使用價值。
*****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清理、盤點、檢驗,防止固定資產損失、流失,保證固定資產安全完整。
第二章固定資產的確認標準
1.為確定企業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的界限,加強企業財產管理,特規定固定資產的確認應具備以下條件:
(1)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且單位價值2000元以上的房屋及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設備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
(2)不屬於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期限超過2年的。
2.不具備以上條件規定的,為低值易耗品。
第三章固定資產分類和計價
1.為便於對固定資產的核算和管理,固定資產按其經濟用途和使用情況分為以下6類:
(1)生產用固定資產。指施工生產單位和為生產服務的行政管理部門使用的各種固定資產,包括:
[1]房屋。指施工生產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使用的房屋,如廠房、辦公樓、工人休息室等。
與房屋不可分割的各種附屬設備,如水、暖、衛、通風、電梯等設備,其價值均應包括在房屋價值之內。
[2]建築物。指除房屋以外的其他建築物。如水塔、蓄水池、儲油罐、企業的道路、圍牆、停車嚐鐵路等。
[3]施工機械。指施工用的各種機械。
[4]運輸設備。指運載貨物的各種運輸工具。
[5]生產設備。指加工、維修用的各種機器設備。
[6]儀器及試驗設備。指對材料、工藝、產品進行研究試驗用的各類儀器設備。
[7]其他生產用的固定資產。指不屬於以上各類生產用固定資產,如消防用具、辦公用具以及行政管理用的汽車、電話總機等。
(2)非生產用固定資產。指非生產單位使用的各種固定資產,如職工宿舍、招待所、醫院學校、幼兒園、托兒所、俱樂部、食堂、浴室等單位使用的房屋、設備、器具等。
(3)出租固定資產。指出租給外單位使用的多餘、閑置的固定資產。
(4)未使用固定資產。指尚未使用的新增固定資產,調入待安裝的固定資產,進行改建、擴建的固定資產以及長期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
(5)不需用固定資產。指本企業目前和今後都不需要,準備處理的固定資產。
(6)融資租賃固定資產。指企業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2.固定資產的計價。固定資產的計價是以貨幣為計量單位,計算固定資產價值。固定資產計價方法如下:
(1)購入的固定資產,按照實際支付的買價加上支付的運雜費、包裝費、保險費、安裝成本和繳納的稅金等計價。
(2)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按照建造過程中實際發生的全部支出計價。包括材料費、人工費……機械使用費、其他建造費用和繳納的耕地占用稅。
(3)投資者投入的固定資產,按照評估確認價值(指投入的國有資產)或者合同、協議約定的價值(指投入的非國有資產)計價。
(4)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按照租賃協議或者合同確定的價款,加運輸費、保險費、安裝調試費等計價。
(5)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按照發票賬單所列金額加上企業負擔的運輸費、保險費、安裝調試費等計價。無發票賬單的,按同類設備的市價計價。
(6)在原有固定資產的基礎上進行改建、擴建的固定資產,按照固定資產原價,加上改擴建發生的支出,減去改擴建過程中發生的固定資產變價收入後的餘額計價。
*****盤盈的固定資產,按照同類固定資產的重置完全價值計價。
3.為取得固定資產而發生的借款利息支出和有關費用,以及外幣借款的折合差額,在固定資產尚未交付使用或已投入使用,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前發生的,應計入固定資產價值。在此以後發生的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4.已投入使用尚未辦理移交手續的固定資產,可先按估計價值計價,待確定實際價值後,再進行調整。
5.固定資產的價值變動,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可以調整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
(1)根據國家規定對固定資產價值重新估價。
(2)增加補充設備或改良裝置。
(3)拆除部分固定資產。
(4)根據實際價值調整原來的暫估價值。
(5)發現固定資產原始價值有錯誤時,應對固定資產賬麵原始價值進行調整。
第四章固定資產折舊與修理
1.固定資產折舊是把固定資產成本扣除淨殘值,按照一定規律,在估計的使用年限內進行分攤的過程。固定資產折舊實行分類折舊率。
2.固定資產分類折舊率,按照集團總公司現行規定執行。采用加速折舊方法的,應當執行集團總公司規定的折舊年限。
3.按照固定資產取得的渠道和使用情況,除下列固定資產外,其他應按規定的使用年限或折舊率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1)按規定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
(2)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3)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4)按照規定提取維修費的固定資產。
(5)破產、關停企業的固定資產。
4.固定資產增減折舊的處置。月份內開始使用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月份內減少或停用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
5.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其淨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不得補提折舊。
6.固定資產折舊按月計提,按照規定的折舊額計入當期成本、費用……不得衝減資本金。
7.固定資產修理分為大修理和經常修理兩類,固定資產大修理是指……固定資產局部更新。其特點:修理範圍大、項目多、時間間隔長、修理費用數額較大。固定資產經常修理是指:固定資產局部檢修、個別零件更換、排除故障和清洗等。其特點:修理費用數額較校
8.固定資產修理費用參照新《企業會計準則》規定:
企業與固定資產有關的後續支出,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不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若後續支出屬固定資產重要組成部分,則後續支出單獨計價並按固定資產預計後續的使用年限計提折舊;若後續支出屬於固定資產非重要組成部分,則後續支出與固定資產一並計價,且應當終止確認被替換部分的賬麵價值,重新測算固定資產使用年限,計提折舊。
9.固定資產的增加按照固定資產計價方法,根據固定資產取得的渠道,增加固定資產價值。
10.購建完成增加的固定資產,須經單位財務部門、歸口管理部門和使用單位共同驗收,由歸口管理部門填寫《新建、購置、自製固定資產驗收記錄》,按“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采用加速折舊方法的,須經財政部門批準。
第五章固定資產增加與有償轉讓
1.固定資產的增加按照固定資產計價原則,根據固定資產取得的渠道,確定增加固定資產價值。
2.購建完成增加的固定資產,須經單位財務部門、歸口管理部門和使用單位共同驗收,由歸口管理部門填寫《新建、購置、自製固定資產驗收記錄》,並附技術資料、圖紙、竣工決算資料等。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除上述規定附有的文件資料外,須由施工單位編製固定資產移交清冊。
3.集團內部所屬單位固定資產轉讓,實行有償轉讓。固定資產在集團內部企業之間,屬於核心層企業與緊密層企業之間轉出或轉入的,固定資產單位價值在5萬元以上的,由核心層企業報集團總公司歸口管理部門批準;屬於緊密層企業與緊密層企業之間轉出或轉入的固定資產單位價值在100萬元以上的,由轉入方報集團總公司歸口管理部門批準。
4.企業之間的固定資產轉讓,不實行無償轉讓。企業成建製劃轉的固定資產,另行規定。
第六章固定資產的投資管理
1.固定資產投資實行計劃管理,各單位在充分發揮和挖掘現有固定資產效能基礎上,確定固定資產可行性投資計劃。
2.企業編製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先由固定資產歸口管理部門提出計劃草案,由財務部門彙總,經企業研究確定後,上報集團總公司歸口管理部門審批。
3.企業編製固定資產投資計劃額的原則是:
(1)企業編製固定資產計劃投資額,按照企業當年固定資產原值的12%以下,確定下年度固定資產計劃投資額。
(2)新建企業,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需要,確定固定資產投資計劃。
(3)用住房基金建造職工宿舍的投資計劃另行編製。
4.企業生產性基本建設投資額在500萬元以上的,須報集團總公司審批;企業非生產性基本建設投資額在10萬元以上的,須報集團總公司審批。
5.緊密層企業購置生產設備、機器機械、運輸設備等固定資產,單位價值在100萬元以上的,須報集團總公司審批;核心層企業購置生產設備、機器機械、運輸設備等固定資產,單位價值在5萬元以上的,須經集團總公司批準。
6.企業購置屬於國家專項控製商品的固定資產(含摩托車),由購置單位向財務部門提出申請,財務部門填寫《專項商品申請單》(購置摩托車的須向市控辦提交正式書麵申請),上報集團總公司審查同意後,報市控辦審批,購買單位收到市控辦的批準證明後,方可購買。
7.固定資產投資可行性分析。企業進行固定資產投資,必須進行固定資產管理的職責分工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的目的在於論證投資項目的生產技術可行性和經濟的效益性,減少投資決策失誤的風險性,保證投資效益目標的實現。可行性分析的基本內容是:
(1)進入市場對所投資項目或購置設備進行調查,預測投資項目或購置設備的未來發展潛力……
(2)選擇先進的生產工藝,按現代化生產流程方案選擇設備。
(3)按照工程進度,提出工程建設進度表,計算劃分年度投資概算。
(4)進行經濟評價和投資效果分析,估算生產成本和經營收入,預測資金需要量和盈利水平……計算投資方案的經濟效果。
8.固定資產的管理應在企業經理(廠長)的統一領導下,實行分級歸口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的辦法。按照固定資產分類,歸口到有關部門,負責管、用、養……修。歸口管理部門按照係統對口,落實到項目經理部或分公司、承包隊、個人等,同崗位責任製結合起來。
9.固定資產歸口管理分工原則:
(1)設備管理部門負責施工機械、運輸設備、生產設備及鍋爐的管理。
(2)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房屋和建築物、辦公管理用具、炊事用具、空調設備、農副機具等的管理。
(3)技術管理部門負責試驗、計量、測量、計算機、繪圖機、曬圖機、除塵設備及儀器儀表等的管理。
(4)衛生管理部門負責醫療器械等設備的管理。
(5)保衛部門負責消防器材的管理。
(6)經理辦公室負責聲像設備、照相器材及傳真機、複印打字機等的管理。
*****工會負責文體用品的管理。
*****材料管理部門負責屬於固定資產管理範圍的施工器材的管理。
10.固定資產歸口管理部門的職責:
(1)編製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對投資項目和設備購置的工藝、技術性能等進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參加固定資產的清查,辦理固定資產報廢清理,對固定資產的盤盈、盤虧、毀損、報廢提出意見;製定固定資產的優化配置計劃,充分發揮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
(2)根據固定資產的配備情況,歸口管理部門設置專職或兼職固定資產管理人員。負責固定資產管理的工作人員要保持相對穩定,建立正常的工作製度,加強業務建設。
(3)固定資產歸口管理部門應使用財會部門統一製定的“固定資產卡片”,詳細填列固定資產資料,按固定資產類別和使用單位順序排列,編碼保管,並與財務部門的固定資產賬簿和使用單位固定資產實賬定期進行核對,使三者保持一致。
(4)製定固定資產的管、用、養、修製度,經常檢查固定資產的分布情況和固定資產的完好情況,及時掌握固定資產動態信息。
11.固定資產使用單位的職責:
(1)固定資產使用單位,應指定專人負責管理,做到賬物卡相符。
(2)對使用中的固定資產應執行有關部門製定的維修保養製度和有關操作規程,建立健全管理崗位責任製。實行專人管理、專人使用、專人保養,定人、定機、定崗的“三專”和“三定”製度,妥善保管和使用固定資產。
(3)隨時掌握使用中的固定資產動態,及時提供固定資產使用情況,經常與固定資產歸口管理部門聯係,不得擅自轉移固定資產。
(4)建立固定資產技術檔案、台賬,做到統計資料和原始記錄齊全,按時、準確地填報各種統計報表和分析資料。
12.財務部門的職責:
(1)配合固定資產歸口管理部門,做好固定資產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
(2)填製統一的固定資產卡片一式三份,一份交歸口管理部門,一份交使用單位,一份留作設置賬簿的依據。
(3)協助固定資產歸口管理部門,編製固定資產投資計劃,並進行綜合平衡,落實投資資金……
(4)配合固定資產歸口管理部門,做好固定資產的增加、調撥和清理報廢工作,在企業經理(廠長)的統一領導下,參與固定資產清查盤點工作。
(5)組織固定資產的財務核算工作。
第七章固定資產的清查
1.企業必須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固定資產清查時間一般應在每年的12月份進行,通過固定資產清查,核對固定資產賬麵與實存數是否相符,查明賬實不符的原因。
2.在固定資產清查過程中,應組織財務人員和固定資產歸口管理部門的有關人員,深入現場逐項清查,做好盤點的原始記錄,對於盤盈、盤虧、報廢,由企業有關人員簽署意見,報集團總公司財務部門和歸口管理部門審批後,按規定處理。
3.企業固定資產清查出現的盤盈、盤虧、毀損、報廢,屬於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按下列規定處理:
(1)盤盈的固定資產,按同類固定資產重置完全價值,減去估計累計折舊後的淨值,計入營業外收入。
(2)盤虧、毀損、報廢的固定資產,按其原值,減去累計折舊、過失人賠償、保險公司賠償和殘值後的淨值,計入營業外支出。
4.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固定資產盤盈、盤虧、毀損、報廢的淨損益,以及非常原因造成的固定資產淨損失,計入開辦費,按規定進行攤銷。
第八章附則
1.本製度由公司財務部負責解釋。
2.本製度自頒布之日起施行。
10.3固定資產購置管理製度
為保證固定資產購置業務控製目標的實現,在固定資產購置業務處理流程中應設置以下一些控製點,並采取相應的控製措施,其業務流程。
1.審批
企業主管人員檢查固定資產購置計劃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規定;資金來源渠道是否合理、有無保障;計劃購置的固定資產是否能夠滿足生產發展的需要;企業主管人員也可以通過授權固定資產購置經辦人及規定購置權限等進行控製。
2.簽約
采購人員在授權範圍內,按照采購通知書的要求與供貨單位簽訂供貨合同,明確規定采購固定資產的型號、性能、質量要求、價格、結算方式及到貨期限等。
3.驗收
設備管理部門按照供貨合同檢查到達設備的數量、外觀等指標,檢查無誤後填製驗收單;質檢部門檢查設備質量,並簽轉驗收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