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玉液瓊漿4(1 / 2)

如果隻有一款酒能和嚴寒、冬天、皚皚白雪、凜冽搭配的話,那麼這款酒隻能是伏特加。在中國,人們飲用伏特加更多的是在酒吧,這是最常見的雞尾酒的基酒,以伏特加為基酒可以有無數種變化。但是如果在一個大冷天,你找來一個淺淺的玻璃杯,玻璃杯需要冷藏一下,杯壁上結著濃重的霜,再拿來一瓶純淨無味的伏特加,伏特加也需要冰一下,4°C剛好,倒在杯子裏,因為冰凍的原因,伏特加酒液有點凝重、延滯,迅速地灌入口腔,凜冽的酒液在舌尖打一個旋,放肆地哈一口氣,感覺似乎有一股火線從食管抵達胸部,那是一種冰火交融的感受。

淨飲伏特加,需要一點豪邁。幾年前,我們幾個朋友在冬天的小屋裏吃飯聊天,一個人拿出一瓶絕對伏特加,沒有搭配任何飲料,直接淨飲,我至今還能遙遙記起那種口感。其實伏特加沒有什麼味道,在所有的烈酒中,伏特加猶如一個刻板的教導主任,不苟言笑,你無法像細品威士忌或者幹邑那樣,體驗它的層次,花香,煙熏味,泥煤味,它一貫到底,隻有酒精的微微香味。也如同一個素衣人,走在一條黑暗的街道上,穿越你黑暗的夢。

人們想起伏特加,總會想到俄羅斯、北歐那漫長的冬季。不同國家的酒都有著強烈的民族性,幹邑就顯得浪漫,中國白酒就顯得好客,俄羅斯的伏特加則是直給,不留回旋。俄羅斯有一名作家叫維克托·葉羅費耶夫說過:“其他國家的人們是喝酒,在俄羅斯不是喝酒,我們喝的不是伏特加,我們正在喝的是我們的靈魂和精神”。他稱伏特加酒為”俄羅斯的上帝”。然而“上帝”的魅力過大,在漫長的冬夜,人們靠著他取暖歡樂,每年都有不少人酗酒而死。在俄羅斯,禁酒在曆史上是常有的事。蘇聯時期的俄羅斯,不同的領導人總會有不同的禁酒宣言,蘇維埃時期,禁酒的口號是:“同誌、站直了!趴下是建不成共產主義的!”戈爾巴喬夫的禁酒指令是:“人們不能泡在伏特加酒裏進入共產主義!”

事實上,如今國際上流行的伏特加品牌大多數不是俄羅斯生產的。最典型的是絕對伏特加(AbsolutVodka)產自瑞典南部小鎮,使用優質冬小麥和純淨深泉水。每年大約有8萬噸冬小麥被用於伏特加的生產,由於使用100%天然成分製成,每款產品都忠實地反映了原料的風味。GREYGOSE灰雁伏特加則產自法國,使用100%的法國特選小麥,它通常用於製作美味的法式糕點,再加上由香檳區石灰岩自然過濾的純淨泉水。

在幾十年前,伏特加給人的印象是冰天雪地裏的戰士,伏特加賜予他們力量與勇氣。而如今,伏特加的形象越來越多的與時尚結緣。

其中最典型的是絕對伏特加(AbsolutVodka),他們以推出時尚原創的限量裝而著稱:2005年的SECONDSKIN、2006年的BLING-BLING、2007年的DISCO、2008年的MASQUERADE、2009年夏季的ABSOLUTMINIBAR絕對迷你吧;到2010年夏推出的ABSOLUT72BIAN絕對伏特加中國限量版”72變”、以及2011年冬季的ABSOLUTMODEEDITION絕對摩登限量裝……在2012年,他們來了更絕的:”絕對不同”,400萬瓶,每一瓶都不一樣。這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更像是生產流水線和藝術家工作室相結合後所誕生的作品——它既帶有一點”瘋狂科學家”的風格,又有點街頭藝術的味道。反正我每年收藏絕對伏特加的限量版隻是為了漂亮,不是為了喝。

幾乎沒有人願意淨飲伏特加了。這不符合這個時代潮流,年輕人喜歡百搭,追求流行和時尚。淨飲一杯伏特加像是托爾斯泰幹的事,他坐著慢車從聖彼得堡到莫斯科。

大美無言,伏特加也有優良的性格:它不多事,隻做基酒,不做基友,純純淨淨,是所有雞尾酒的大眾情人。

番茄汁、胡椒,再有點鹽,與伏特加兌在一起,就成了血腥瑪麗;《007》裏的邦德每每坐在酒吧裏,也會點一杯伏特加馬天尼,並且說一句”要搖的,不要兌的”,不過他選擇的牌子永遠是斯米諾伏特加,道理你懂的。其實有更狠的玩法,你可以把黑胡椒撒入伏特加,吮一口生薑,迅速把伏特加倒入口中,這是重口味加上重口味;更可以把伏特加、朗姆酒、龍舌蘭、白蘭地、金酒、威士忌每一種20g,倒在一起,一口下肚,這就是史上最猛烈的雞尾酒,名字叫”明天”,沒有錯,喝完了就明天見了。

當然也有更舒緩的喝法,搭配上各種果汁,檸檬汁、獼猴桃汁、石榴汁,隻有微微的酒精,產生一點點迷醉。這適合和初相識的姑娘小夥一起慢慢喝。如果在一個曖昧的冬夜,你拿出保衛斯大林格勒的氣魄,猛地灌下一杯純淨的伏特加,然後緊握雙拳,狠狠哈出一口氣——你多半會嚇跑了她,她不會把你當成詹姆斯邦德。

有一次看苗煒苗師傅的文字,他說判斷吃主兒比較複雜,而判斷一個吃貨就容易一些:“一是看這人是不是患有痛風,據說得這病的都是海鮮吃多了;二是看這人是不是胖子,臉上是不是油光粉亮。這都是暴飲暴食落下的毛病。”這兩個標準我都符合,論痛風我是初段選手;論胖子,我地上一滾也是一丈開外,似乎我算是一個吃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