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8日,因尤先科周圍許多官員的**醜聞被曝光,迫使總統解散政府,“橙色革命”後組成的季莫申科政府僅僅維持了7個多月。
2005年11月20日,在烏克蘭“橙色革命”爆發一周年之際,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幾乎降到了曆史最低點。政權的變更沒有使烏克蘭的地緣政治方向完全從東方轉向西方,也沒有改善烏克蘭人的生活。尤先科的支持率降到了35%。“橙色革命者”的班子在不足一年的時間裏就四分五裂。2005年頭9個月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8%,而上年同期為12.1%。
2006年3月26日,烏克蘭舉行議會選舉。競選活動獨特,費用驚人。據烏克蘭中央選舉委員會的資料,僅國家預算就為競選撥款2億美元。一些專家估計,各政黨和競選聯盟為大選已耗資30億至100億美元。大選耗資可能居歐洲首位。
3月28日,對烏克蘭議會選舉70%以上的選票統計結果顯示,選舉的勝出者依次是:亞努科維奇的地區黨(30.1%),季莫申科競選聯盟(22.4%),親總統的“我們的烏克蘭”支持“橙色革命”、在尤先科的政府中效勞的社會黨(6.3%),烏克蘭**(3.6%)。根據中央選舉委員會的統計數據,沒有一個政黨的得票過半數,必須組建聯合政府。
尤先科與他以前的“橙色革命”的盟友季莫申科舉行磋商。這是自2005年9月尤先科解除了季莫申科的總理職務以來雙方第一次舉行麵對麵的會談。季莫申科此前說過,隻有“橙色”陣線聯合起來,才能夠阻止親俄羅斯的亞努科維奇執掌大權。
尤先科急推烏克蘭入北約。烏克蘭與北約在不同領域實施了十多項合作計劃。尤先科在4月初批準了2006年烏克蘭一北約專項計劃,並責成政府保障該項計劃的落實。盡管北約盟軍最高司令詹姆斯·瓊斯說,在裏加峰會上將不討論包括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在內的未來成員的問題,美國總統還是親自為烏克蘭盡快加入北約而遊說。英國打算在布什的總統任期於2008年結束之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前景當然不會令俄羅斯感到高興。俄羅斯官方人士謹慎地指出,烏克蘭有權作出選擇,不過北約繼續擴大未必是合理的。目前隻有1/5的烏克蘭人支持本國加入北約,反對加入北約的人達到60%以上。
2006年7月7日,烏克蘭“橙色聯盟”瓦解,專家稱烏政局步入死胡同。烏克蘭橙色執政聯盟在社會黨出走後宣告解體。烏克蘭新議會由於社會黨叛離橙色執政聯盟,該黨主席莫羅茲當選議長。而烏克蘭最大黨地區黨在整合社會黨、**贏得議長席位後,順勢推亞努科維奇角逐總理。亞努科維奇表示,這三個政黨組成了一個“反危機聯盟”。他說:“國家處於危難之中,我們需要營造秩序。”
尤先科在電視訪談節目中表示:“我們兩年前奮力爭取到的民主成果如今岌岌可危。”他呼籲議會各黨派設法達成妥協,並告誡說,假如他們不照辦,他就要考慮解散議會。然而,民意測驗結果顯示,多數黨聯盟提名亞努科維奇出任總理,大多數烏克蘭人反對舉行新的選舉。
2006年7月11日,烏克蘭議長莫羅茲在議會全體會議上正式宣布,“橙色聯盟”解散,地區黨、**和社會黨成立由238名議員組成的“反危機多數派”。成立議會聯盟至少需要有226名議員參加。莫羅茲宣讀了社會黨的聲明,他們不再與季莫申科的聯盟和親總統的“我們的烏克蘭”結盟。
2006年8月1日,親俄羅斯的議會多數派草擬了一份與尤先科一派聯合的協議,這樣,使兩派聯合起來組建了一個新的執政聯盟。尤先科一直在爭取這樣一份協議,以確保即使在橙色革命中的對手亞努科維奇當上政府總理的情況下,也不會改變其親西方和主張改革的政策。新政府將由亞努科維奇的地區黨、**以及社會黨組成。與亞努科維奇達成這份協議,還有可能為尤先科的“我們的烏克蘭”聯盟加入議會和政府中的新聯盟鋪平道路,而不會使該聯盟淪為反對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