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隱士與醫藥
醫藥的最早起源是屬於道家一派的,從神農氏嚐百草開始,到《黃帝內經》的出現,從最早的燕齊之地的方士到神醫扁鵲,到華佗首創麻醉藥,到了隋唐又出現了藥王孫思邈,明代的李時珍,此外還有道教中外丹派的煉丹之術,都為中國的醫藥史做出了不朽的貢獻。《黃帝內經》的作者一直是個繼,可見其隱藏之深,而扁鵲、華佗、孫思邈無不是隱居之人。
服藥是隱士生活的重要內容,藥在隱士生活中不僅僅用於治病,更用於延年益壽。晉代嵇康選擇隱居的原因之一,便是相信了道士食術與黃精能夠長壽的說法,從他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中可以看出,一些隱士之所以隱居,就是想通過吃黃精等來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四時纂要》“二月”雲術與黃精,仙家所重。”這就使得藥材的采集與栽培成為隱士生活的重要內容。從統計中還可以看出,隱士躬耕之外,還有不少從事采藥和種藥活動。隱士們種藥和采藥的生活也對中國傳統農學產生了影響,藥材栽培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實與隱士生活分不開。
這裏主要說說藥王孫思邈。
孫思邈出生在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一個生活豐裕的家庭。但是,童年的孫思邈體弱多病,家裏為了給他治病,四方求請名醫,為籌湯藥之款而傾家蕩產,陷人貧困。
少年時期的孫思邈,經常見到窮苦的老百姓生了病沒有錢醫治,隻有悲慘地死去,加上自己的切身體會,於是從小就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個醫生,為天下的窮人看病救命。20來歲時,孫思邀便開始為鄉鄰治病,以後醫術日益高明。他本人所患的疾病,也由自己治愈。這是他從10歲開始花了整整10年的時間刻苦攻讀醫書、鑽研醫學的結果。
與此同時,他博覽群書,精通儒、道、佛和諸子百家的學術思想,在當時學術界享有很高的聲望,被譽為“聖童”。隋唐兩代皇帝都曾召他為官,他固辭不受,隱居山中一邊行醫,一邊撰寫醫藥學著作。
孫思邈不但精於內科,而且擅長外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科以及按摩、衛生保健、飲食治療法、老年病學等,同時具有相當高明的針灸技術和淵博的藥物學知。所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部醫藥學著作,是中國醫藥學史上的重要典籍,對唐朝以後醫藥學的發展和日本、朝鮮等國醫藥學的發展,都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
孫思邈同時又是一個出色的煉丹化學家,他所編著的《丹經內伏硫黃法》一文,記載了我國早期的火藥配方。30歲時,孫思邈曾長途跋涉,隱居太白山,研究煉丹術,並成功地煉成了太一神精丹。這種丹藥,是用雄黃、雌黃、曾青、慈石升華而得的,其色“皎潔如雪”。其實這就是氧化砷。孫思邈用砷劑治療瘧疾,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後來這種方法經阿拉伯西傳,在歐洲曾有較大影響。
公元628年,孫思邈以101歲的高齡去世。由於他一生刻苦鑽研醫學,注重實踐,受到人民的尊敬,被後世尊稱為“藥王”,將他隱居過的五台山稱為藥王山,還在山上建立了藥王廟。而唐太宗曾親撰《賜真人孫思邈頌》說:“鑿開徑路,名魁大醫。羽翼三聖,調和四時。降龍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師。”
(第七節)隱士與園林
園林在中國的曆史非常悠久,它的出現早於山水田園詩和山水畫。早在先秦及其以前時期便有園林出現,像靈台、靈沼、
靈囿、苑林等,隻不過當時的園林還顯得很不成熟而已。《詩經-大雅靈台》中“經始靈台,經之營之”“王在靈囿,鹿鹿修伏”等等,說的就是和園林有關的事。中國的園林藝術之所以非常繁榮且非常有特色,主要就是因為中國的園林藝術具有濃鬱的隱逸人格精神,道禪思想的盛行以及從隱之風的出現可以說是其最直接的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