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士兵此時看托伲的眼光已不是戰友的親昵,而隻是對盜竊者的鄙夷與敵視。他們高叫著、推搡著托伲,而此時托伲的眼中並不是憤怒,而是恐懼、慌張,甚至是祈求,他顫顫地走到凱羅的麵前,滿眼含著淚花地問到:“夥計,你也認為是我偷的麼?”此時的凱羅狐疑代替了理智,嚴肅地點了一下頭,托伲掏出兜裏的鐵十字遞給了凱羅。
當那隻黑色的手觸到白色的手時,托伲眼中的淚水終於決堤,他高聲地朝天花板叫到:“上帝啊,你的慈悲為什麼照不到我”。
“因為你他媽是個黑人。”從那蹩腳的發言中,人人都聽的出來是希爾頓來了。他腆著大肚子,渾身酒氣,隨之,一個沉沉的巴掌甩在托伲的臉上。而後檢查鐵個字,不難想到,隻有托伲沒有他要的那東西。
再之後,盟軍營地的操場上,托伲整整挨了30鞭。
兩個星期過去了,托伲渾身如鱗的鞭傷基本痊愈,但在這兩個星期裏,無人問津他的傷情,沒有人關心他,凱羅也不例外。
又是一個星期六,凱羅負責看守軍火庫,他在黃昏的燈光下昏昏欲睡,忽然,一聲巨響,接著他被砸暈了。
等他醒來,發現自己躺在病榻上。戰友告訴他,那天是托伲的巡查哨,納粹殘餘分子企圖炸毀聯軍的軍火庫,托伲知道庫中的人是凱羅,他用身體抱住了炸藥,減小了爆炸力,使軍火毫發無傷,托伲自己卻被炸的四分五裂。然而,他是可以逃開的。
50年過去了,凱羅生活在幸福的晚年之中,對於托伲的死,他覺得那是對愧疚的一種彌補。直到有一天,他平靜的生活破碎了,因為他的曾孫,在一個蓋子上寫有波恩的鐵盒中發現了一枚寫著“納粹”的鐵十字。
年近九旬的凱羅哭得像個孩子,那眼淚,是因為悲哀而痛苦,不是為自己年輕時的愚魯,而是為托伲年輕的生命;是因富有而喜悅,不是為那鏽跡斑斑的鐵十字,而是為了那段塵封了大半個世紀的友誼。
真正的友誼並不需要物資或金錢來交換,若是用這個虛偽的東西換回的友誼也是最不可靠、最脆弱的;真正的友誼是獨立於人格之間的相互呼應和信任,它是最珍貴的禮物。
感恩的心
尋求快樂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是不要期望他人的感恩,付出是一種享受施與的快樂。
——卡耐基
在一個鬧饑荒的城市裏,一個殷實而且心地善良家庭的麵包師把城裏最窮的幾十個孩子聚集到一塊,然後拿出一個盛有麵包的籃子,對他們說:“這個籃子裏的麵包你們一人一個。在上帝帶來好光景以前,你們每天都可以來拿一個麵包。”
瞬間,這些饑餓的孩子仿佛一窩蜂一樣湧了上來,他們圍著籃子推來擠去大聲叫嚷著,誰都想拿到最大的麵包。當他們每人都拿到了麵包後,竟然沒有一個人向這位好心的麵包師說聲謝謝就走了。
但是有一個叫艾麗斯的小女孩卻例外,她既沒有同大家一起吵鬧,也沒有與其他人爭搶。她隻是謙讓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別的孩子都拿到以後,才把剩在籃子裏最小的一個麵包拿起來。她並沒有急於離去,她向麵包師表示了感謝,並親吻了麵包師的手之後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麵包師又把麵包的籃子放到了孩子們的麵前,其他孩子依舊如昨日一樣瘋搶著,羞怯、可憐的艾麗斯隻得到一個比前一天還小的麵包。當她回家以後,媽媽切開麵包,許多嶄新、發亮的銀幣掉了出來。
媽媽驚奇地叫道:“立即把錢送回去,一定是揉麵的時候不小心揉進去的。趕快去,艾麗斯,趕快去!”當艾麗斯把媽媽的話告訴麵包師的時候,麵包師麵露慈愛地說:“不,我的孩子,這沒有錯。是我把銀幣放進小麵包裏的,我要獎勵你。願你永遠保持現在這樣一顆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訴你媽媽這些錢是你的了。”她激動地跑回了家,告訴了媽媽這個令人興奮的消息,這是她的感恩之心得到的回報。
一個心中不知感恩的人,是永不會滿足的人,也是一個不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人。怨天尤人是他們的習慣,嫉妒是他們內心的火焰,在這樣的人心中,別人的成果與成功都是靠運氣得來的。他們整天被怨恨的情緒所啃噬,搞得自己痛苦不堪。
而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到再大的災難也能熬過去,因為他們懂得珍惜。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總愛發泄怨氣的人,就算在人人羨慕的地方工作,在舒適的豪宅裏居住,他們也不會感覺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