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每天進步一點點 (2)(2 / 3)

兩年以後,威廉斯勒以全校最優異的成績畢業。畢業後來到一家醫院做醫生。他認真對待每一個患者,對每一次出診都一絲不苟。兢兢業業的態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很快成了當地的名醫。

幾年以後,他創辦了約翰·霍普金斯學院。他把自己的人生態度貫徹到每一個細節裏。許多專家學者慕他之名來到他的學院工作,使他的學院很快成為英國乃至世界最知名的醫學院。

威廉斯勒總是告訴他身邊的人:最重要的是把你身邊的事情做好,這就足夠了。他靠著這句話,精心地做著自己的事情,不僅成為他那個時期最著名的醫學家,還成為牛津大學醫學院的教授,被英國國王授予爵士爵位。

偉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堅持來完成的。把目光放得長遠,把身邊的事情做好,在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體味人生。

去“恐怖角”

大海越是布滿暗礁,越是以險惡出名,我越覺得通過重重危難尋求不朽是一件賞心樂事。

——拉美特裏

一個平凡的上班族麥克·英泰爾,37歲那年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放棄他薪水優厚的記者工作,把身上僅有的3美元捐給街角的流浪漢,隻帶了幹淨的內衣褲,由陽光明媚的加州靠搭便車,橫越美國。

他的目的地是美國東海岸北卡羅萊納州的恐怖角——這隻是他精神快崩潰時做的一個倉促決定。某個午後他忽然哭了,因為他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有人通知我今天死期到了,我會後悔嗎?答案竟是那麼的肯定。雖然他有好工作,有美麗的同居女友、親友和樂趣,但他發現自己這輩子從來沒有下過什麼賭注,平順的人生從沒有高峰或穀底。

他為自己懦弱的上半生而哭。

一念之間,他選擇了北卡羅萊納的恐怖角作為最終目的,借以象征他征服生命中所有恐懼的決心。

他檢討自己,很誠實地為自己的恐懼開出一張清單:從小時候他就怕保姆、怕郵差、怕鳥、怕貓、怕蛇、怕蝙蝠、怕黑暗、怕大海、怕飛、怕城市、怕荒野、怕熱鬧又怕孤獨、怕失敗又怕成功、怕精神崩潰……他無所不怕,卻似乎“英勇”地當了記者。

這個懦弱的37歲男人上路前竟還接到老奶奶的紙條:“你一定會在路上被人強暴。”但他成功了,4000多英裏路,78頓餐,仰賴82個陌生人的仁慈。

沒有接受過任何金錢的饋贈,在雷雨交加中睡在潮濕的睡袋裏,也有幾個像公路分屍案的殺手或搶匪的家夥使他心驚膽戰;在遊民之家靠打工換取住宿;曾住過幾個破碎的家庭裏;碰到過患有精神疾病的好心人,他終於來到恐怖角。

恐怖角到了,但恐怖角並不恐怖。原來“恐怖角”這個名稱,是由一位16世紀的探險家取的,本來叫“CaPefaire”,被訛寫為“CapeFear”。隻是一個失誤。

麥克·英泰爾終於明白:“這名字的不當,就像我自己的恐懼一樣。我現在明白自己一直害怕做錯事,我最大的恥辱不是恐懼死亡,而是恐懼生命。”

對待逆境需要勇氣,對付貧窮要有勇氣,忍受嘲笑要有勇氣,正視自己營壘裏的敵對者也要有勇氣,克服自己的恐懼更需要勇氣。

總有兩個機會

命運不是機遇,而是選擇。

——丁格

美國加州有位剛畢業的大學生,在冬季大征兵中他依法被征,即將到最艱苦也是最危險的海軍陸戰隊去服役。

這位年輕人自從獲悉自己被海軍陸戰隊選中的消息後,便顯得憂心忡忡,在加州大學任教的祖父見到孫子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樣,便開導他說:“孩子啊,這沒什麼好擔心的。到了海軍陸戰隊,你將會有兩個機會:一個是留在內勤部門,一個是分配到外勤部門。如果你分配到了內勤部門,就完全用不著去擔掠受怕了。”

年輕人問爺爺:“那要是我被分配到了外勤部門呢?”

爺爺說:“那同樣會有兩個機會,一個是留在美國本土,另一個是分配到國外的軍事基地。如果你被分配在美國本土,那又有什麼好擔心的。”